芝能科技出品
在过去十年里,“纯电大三排 SUV”始终是行业里的尴尬存在。
想要空间和舒适,就意味着成本高企;用户最担心的补能不确定性,又被车身尺寸和电池容量放大成焦虑。于是,大三排纯电车要么被定在小众尝鲜的赛道里,要么只能靠补贴和噱头支撑销量。
蔚来的乐道L90和全新 ES8 ,似乎让纯电大车的细分市场第一次迎来变化。价格回到 40 万级主战场,体验不再依赖妥协,补能网络的完善让出行确定性第一次真正站稳。芯片和平台的自研降低了整车成本,规模化和工艺迭代让定价具备了合理性。
几乎在同一时间,岚图交出了另一份答卷:把 800V 高压与大容量电池装进混动架构里,试图在全品类车型上让“电优先”成为现实。
与岚图同时间走这条路线的,有智己、广汽昊铂。纯电还是混动,这是两条路线,但背后的问题是一致的——如何让用户在不牺牲确定性的前提下,获得电驱带来的体验优势。
01
蔚来的纯电大三排
为什么现在能成?
这个得回到蔚来ES8这款车来说,过去一代、二代 ES8 的尝试暴露出当时的两大症结:成本高企与体验优势不足。
◎ 一代 ES8 为了追求技术领先,堆叠了许多“行业第一”,如四颗 Orin X 芯片、全铝车身,配置固然先进,却在小规模生产下带来了极高的单车成本。
◎ 二代 ES8 则在产品定义与定价上出现偏差,脱离了 40 万级主战场,导致用户在性价比上的认知不匹配。
于是,市场自然无法形成规模。
全新 ES8带来的变化,原因在于成本曲线被重新拉平。
◎ 芯片端,自研 9031 芯片一颗即可替代早年四颗 Orin X 的算力,不仅性能等效,成本仅为当年的零头;
◎ 车身结构上,钢铝混合替代单一全铝,安全性能不降,但材料与制造成本明显优化;
◎ 平台端,900V 电驱、电池包等公司级平台件已经在 ET9、乐道 L90 等车型上共享,实现跨车系摊销,规模效应逐步兑现。
全新 ES8 能够回到“40 多万”的主战场,能保证更健康的毛利率。这背后,是研发与平台化投入进入收获期的体现。
成本可控之外,体验的提升也开始反超用户的补能焦虑。大三排 SUV 的核心价值在于“空间+舒适+全域可用”。
◎ 相比增程车需要容纳发动机与油箱,纯电原生平台天然具备空间优势,全新 ES8 的后备箱 777 升、前备仓 230 升,装载能力远超同级增程车型;
◎ 驾驶体验上,纯电电机直驱消除了增程车高速发电时的噪音与抖动,动力响应迅速,行驶安静而平顺,同时通过 5.7 米的转弯半径保持灵活性,避免“大车难开”的刻板印象。
◎ 更重要的是,补能体系的完善让纯电大三排从“妥协”走向“首选”。
截至 2025 年,全国已建成超过 3400 座换电站、4659 座超充站,覆盖主要高速与核心城市群。三分钟换电,比加油更快、更省心;超充网络的普及,也让长途补能的计划性大幅增强。
市场与用户心智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过去,大三排用户为了“出行确定性”,往往选择增程或油车,把“补能焦虑”当作第一考量。如今,越来越多用户发现,纯电大三排不仅补能不再是问题,反而在空间、静谧性、成本与服务体验上具备全面优势。
一个信号是,曾经主打增程大三排的厂商,纷纷开始布局纯电大三排。纯电大三排的拐点,是过去十年技术积累、平台化进展与基础设施完善的集中体现。
曾经用户买它是妥协,要么忍受高价,要么忍受补能不便;而今天,用户买它是因为“好用、省心、省钱”。
02
为什么岚图等厂商
要做 800V 混动?
与蔚来强调“纯电大三排进入拐点”不同,岚图在 2025 年推出的“岚海智混”选择了一条全新的 800V 混动路线,并且全品类搭载,覆盖 MPV、轿车与 SUV,技术逻辑与市场需求放在一起,会发现岚图的选择并非逆势,而是一种针对用户痛点与行业空白的体系化补充。
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混动的用户心智早已存在,但过去的混动方案存在明显短板。
◎ 主流混动产品虽强调“通勤用电、长途无忧”,但电池容量偏小,通常只有二三十度电,CLTC 纯电续航难以超过 150 公里;
◎ 与此同时,充电倍率低、温控不足,一到酷暑或寒潮,充电效率骤降,纯电通勤体验被打回原形。
结果是,用户买混动往往还是依赖油,电的部分成了锦上添花,而非真正的使用主力。
岚图的岚海智混意在改变这种局面。
核心在于 63kWh 的高压超充电池与全域 800V 架构,加上全温域 5C 超充技术,构成“容量底座 + 效率杠杆”的双重解法。
实际测试中,即便在 52℃高温或 -24℃低温环境下,20%-80% 的充电时间依旧不足 13 分钟,与常温表现差别不大。CLTC 纯电续航被拉到 360—410 公里,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日常通勤可以做到“半月一充”,真正实现混动的“电优先”。
从用户体验角度,这等于第一次让混动的纯电属性变成可靠主力,而不是伪概念。
岚海智混在长途场景中补足了“确定性焦虑”。
传统纯电用户的痛点并非续航数字本身,是充电桩分布、排队与补能时间的不可控性。
通过“油电双解法”把主动权交还给用户:满油满电时综合续航超过 1400 公里,高速长途的能效与输出稳定性得到验证;3.7kWh/L 的油电转化效率与 92.5% CLTC 工况效率,则让每一滴油与每一度电都被高效利用。
这意味着用户规划路线时不必再过度依赖“充电路书”,而可以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出行与风景。
岚图在 800V 混动上的布局还体现了对“全品类平权”的考量。
岚海智混直接实现跨 MPV、轿车与 SUV 的全系应用,意味着用户无论选择哪一类产品,都能获得一致的充电效率与电感体验,降低了选择成本,也将技术优势内化为品牌的一致性标签,这让混动的价值超越了“省油”,而进入“能源协同”的新层面,符合用户对场景多样化的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岚图的岚海智混与纯电大三排的两条技术路线,可以说基于用户分层需求的互补:
◎ 当一部分用户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中,愿意直接拥抱纯电大三排的体验,
◎ 另一部分用户仍需要在纯电与油的平衡中找到“全域确定性”。
2025年很多企业,选择用高规格的电池、电驱与补能体系,把混动从“过渡产品”升级为“长期可用的系统方案”。
小结
纯电大三排和 800V 混动两条路线之争,而是两种基于用户痛点的解法。
蔚来补能网络成熟、平台化收获期到来后,纯电大三排已经从小众尝试走向主流选择;岚图则通过岚海智混,把“电感体验”和平权的超充效率嵌入混动体系,为那些尚未彻底放弃油路的用户提供了更高标准的答案。
对用户而言,这是选择权的扩大:有人愿意彻底拥抱纯电,有人依旧需要油电双轨的确定性;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谁能把技术、成本和场景的平衡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