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下,建设者们的身影穿梭于钢结构丛林之间——8月21日,记者探访位于武汉军山新城的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时看到,500余名身着橙色工装的建筑工人正抢抓工期,进行幕墙安装、设备调试等作业。随着最后一榀钢梁精准落位,这座承载着武汉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使命的标志性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正式转入室内外装修及设备联调阶段,向着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的目标全力迈进。
作为武汉市打造“中国车谷”升级版的核心载体,该产业园自开工以来便备受关注。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园区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涵盖研发测试中心、智能制造基地、大数据云控平台及配套服务中心四大功能板块。站在已具雏形的主楼顶层俯瞰,现代化厂房与数字化实验室错落分布,未来这里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小批量试制的重要平台。
多个单体建筑已显现出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大面积玻璃幕墙与光伏板的结合,既保证了采光需求,又凸显了清洁能源的应用理念。而在地下空间,智能化停车系统与充电桩网络同步推进,为后续入驻企业的新能源车型测试提供便利条件。
这一项目的快速推进,折射出武汉经开区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制高点的决心。近年来,随着小米汽车、东风云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军山新城已形成从芯片设计、软件算法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而该创新产业园的建成,将进一步补齐公共研发平台短板,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一站式服务。
团队正按照“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推进工作,目前已有多家头部车企和科技公司表达入驻意向。根据规划,园区将重点布局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电池管理系统开发、车联网安全验证等领域,力争成为国家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基地。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武汉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优势,通过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该产业园的落成,不仅将为本地车企提供技术迭代的新引擎,更有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集聚,助力武汉从“汽车之城”迈向“智驾之都”。
按照计划,今年底将完成外立面工程,明年启动内部装修及设备调试,确保2026年如期交付使用。随着这座“汽车大脑”的崛起,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将迎来新的里程碑。
最终信息以官方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