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扩大运营范围、扩充车队规模成为Robotaxi企业的重要任务。
继旧金山、凤凰城、奥斯汀等城市后,Waymo也于近日获得在纽约市指定区域部署有限数量的自动驾驶汽车,不过须配备经过培训的“安全员”随时接管。这对于Waymo来说也是向规模化运营迈了一大步。
马斯克近期也明确表示,特斯拉将在9月向公众开放Robotaxi 服务。
随着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中国自动驾驶行业也迎来一个关键节点。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均展现出了这个行业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并且以不同的战略路径加速商业化进程,争夺未来出行市场的主导权,在资本市场上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逐态势,也让这个赛道在上半年异乎寻常的热闹起来。
除了在上市前后争夺“Robotaxi第一股”,小马和文远也在规模化、商业化上隔空较劲儿。
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在接受车采访时曾表示: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标准看,除了“牌桌”上的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这三家公司,其他公司没有达到这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差距已经落后两年半时间了。
楼天城的此番言论也引发了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回怼,并列举小马智行种种运营问题,并直言:“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
火药味十足的网络呛声背后,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究竟孰强孰弱?谁才具备“Robotaxi第一股”的真正实力?透过两家企业最新的财报表现,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情况。
小马智行
Robotaxi营收增长157.8%,但占比仍较低
小马智行二季度总收入为21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营收来源分为营收板块分为Robotaxi、Robotruck 和授权与应用。
其中Robotaxi业务快速增长,二季度收入为150万美元(人民币1090万元),同比增长157.8%。不过,从整体营收来看,来自Robotaxi的营收占比依旧非常有限,仅为7.11%。
小马智行管理层还特别强调了该季度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同比激增30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用户覆盖范围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规模增长。
目前小马智行已在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近期还在广州、深圳启动了24小时载客服务,在北京开启了24小时测试。
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车队规模已超过500辆。小马智行希望在2025年内,将Robotaxi车辆总数进一步提升至1000辆以上。
二季度小马智行最多收入来自授权与应用收入,为1040万美元(人民币746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01.8%。这主要得益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订单和交付量的增加,因为机器人配送领域新老客户需求的上升。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之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继续缩减,收入为950万美元(人民币6820万元),同比下降9.9%,小马智行在财报中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优化运营,聚焦高毛利收入。
此前,小马智行已经明确了Robotaxi优先策略,而且投入集中于此。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还将面临亏损压力。今年二季度,小马亏损攀升至3.82亿元,上半年合计亏损6.5亿元。
好在小马智行的现金流仍然充裕。根据财报披露,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其持有现金等价物及长短期理财投资的总额为5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马智行二季度毛利率实现转正,从2024年同期的-0.3%转为16.1%。
此外,随着新一代Robotaxi车辆的投放,小马智行的运营成本也有望降低。
在8月12日晚间举行的财报电话会上,小马智行CEO彭军介绍称,公司新一代Robotaxi的首两款车型分别由广汽、北汽生产,它们分别在6月和7月进入量产阶段,截至目前已有超200辆汽车下线,由此带来单车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也为之后的大规模投放铺路。
在出海方面,小马智行进展相对较慢,但也稳步前进。
2023年,小马智行获得沙特新未来城1亿美金注资,后又进入阿布扎比开展道路测试。2024年,与韩国企业GemVaxLink 成立合资公司后,小马智行开始在首尔试水Robotaxi,又与卢森堡签约建立研发中心,并联手新加坡交通运营商康福德高推动Robotaxi在东南亚落地。
今年3月,小马智行获得卢森堡颁发的自动驾驶牌照,成为首个在欧洲设国家级枢纽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文远知行
Robotaxi营收增长836.7%,智能数据服务存疑
文远知行二季度总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Robotaxi业务——营收45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36.7%,业务收入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36.1%。
相比小马智行,文远在财报中对各项收入的说明相对含糊。
从财报来看,文远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服务收入,包括ADAS 研发服务、智能数据服务、运营和技术支持服务。2025年二季度,文远知行的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6740万元,占比86.88%,较2024年同期的6460万元同比增长4.3%。
这部分增长主要由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智能数据服务收入增加了3580万元,以及自动驾驶相关的运营及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增加了250万元。
不难看出,智能数据服务为文远贡献了不小的收入份额。对此文远在财报中也没有过多解释该部分收入的详细来源和构成。
在2024年提交给SEC的文件中,文远曾提及在智能数据服务上,文远只是个代理(agent),从客户拿需求后转手让禹迹(广州禹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文远只赚中介费。
禹迹成立于2021年,法定代表人为韩明,文远在2024年8月更新后的招股书中曾表示,韩明是文远知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旭的兄弟,韩旭及文远均不持有广州禹迹科技有限公司的重大经济或投票权。
不过有接近文远的投资人透露,禹迹从快手/抖音/大模型等公司承接各种数据标注工作,然后以文远的名义签约,实际上转包给禹迹做,从而达到给文远做大收入的目的。资本市场也广泛流传一个说法,就是韩旭一直通过禹迹在转移公司利润。
禹迹同时也是文远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高精地图、数据标注服务。文远在招股书也有所提及,在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禹迹为文远提供测绘服务的金额分别为人民币0.3亿元、1.115亿元、3890万元和6560万元。
在出海方面文远知行最先起跑,是Uber合作的第一家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集齐六国牌照的玩家。
目前Uber与文远知行的合作已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落地。今年5月,双方宣布未来5年要把Robotaxi服务推广到新一批共计15座国际城市。
这也为文远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毛利率。今年二季度,文远知行毛利增长40.6%至3570万元,毛利率为28.1%。
结语
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快速迭代,市场格局瞬息万变,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争夺“Robotaxi第一股”,打口水战都不重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只有同时具备技术、资金、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才能扛过这个行业的长周期,最终有机会在这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出行革命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