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媒开始批评小鹏方向盘“被锁死”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发现,其严重程度早已无法用“一件小事”来遮掩。小鹏P7+汽车连续出现方向机助力失灵甚至“抱死”问题,小鹏汽车总部和大多数售后门店不承认问题也不召回汽车,消费者投诉无门,舆论的矛头指向刚刚走到“ICU”门口的小鹏汽车。
换句话来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早已脱离了“质量问题”这一表象。一边被用户指称隐瞒缺陷,一边通过更换部件应对,其背后反映出的,是用户对小鹏汽车安全底线的担忧、对售后处理态度的不满,以及对其是否变相规避国家汽车召回政策的疑问。
比起纠结小鹏方向盘为何“被锁死”,我们更值得思考的是,此次事件,到底是小鹏“堕落了”?还是消费者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是小鹏生存困境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行业常态的一次折射?
坚持“发声”的“鹏友”
“就像焊死一样!”“换了方向机,还是中招了。”
“小鹏汽车是在拿我们车主的生命做试验!”
“小鹏P7+旧款方向机疑存隐患 不换新就等出事?”
“小鹏厂家只会偷偷摸摸打胶,想过正面应对问题吗?”
……
小鹏P7+汽车方向机助力失灵甚至突然“抱死”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愈演愈烈,用户的负面情绪逐渐加重,小鹏的“不作为”瞬间引发了部分“鹏友”的不满。一个个案例证明,在生命安全面前,中国汽车消费者不再“沉默”,都开始为自己发声。有人表示自己的方向机没弹故障码,但行驶过程中已经感觉到方向机严重异常。
为了证明用户没有夸大其词,有相关媒体人在城区道路上试驾了该用户的小鹏P7+,结果,几乎在每次变道后,都会突然感觉方向盘向原来的方向回转一下,就像有人突然抢了一下方向盘,令人心跳顿时加速。也有人有幸得到了小鹏汽车的“售后服务”,结果却依旧不尽如人意。有车主表示,自己在8月3日换了新方向机,但在8月17日就又坏了,而且车辆弹出了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码。
大家都知道,安全隐患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一般车企就会召回汽车,避免更大范围的影响出现。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小鹏也没有要召回汽车的消息出来,方向机安全隐患就这么被强加在了诸多“鹏友”身上。即便有代表车主去往广州小鹏汽车总部,要求给出方向机助力失灵的原因并召回汽车。遗憾的是,这4名车主甚至都没进入到小鹏的总部大楼,而是被客户经理雷常亮带到了设在大门岗亭内的一个派出所执勤点进行对话。
别的不说,这态度就足以让人“冒火”了。被问及方向机质量问题,雷常亮称车辆都是售后检测的,总部没有售后和设备,不可能就维修问题做决定,他认为要求总部来更换方向机是不合理的。雷常亮承认这段时间总部收到了用户关于方向机问题的反馈,但问题方向机的数量“没有办法去明确”。关于“为什么迟迟不召回车辆”的问题,雷常亮称,“召回中心(指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的召回流程里没有明确是三个月还是两个月,不能一有问题出现,召回中心就立刻责令企业召回。”
用网友的话来说,雷常亮就表达了几个意思:售后问题?找总部没用!方向机有问题?知道了,至于有多少?不清楚!为什么不召回?召回中心没强制,不召回也行!不少用户认为,小鹏汽车这次对“鹏友”的态度,让人怎么都无法和其掌舵人那种“本分”“执着技术”的人设关联起来。
一味“沉默”的小鹏
“这么明显的安全隐患,企业为什么不能主动召回?”
当被进一步追问“为何不启动召回”时,雷常亮依旧以“沉默”回应。面对“方向盘被锁定”的问题,小鹏被部分用户指称隐瞒缺陷,同时通过更换部件应对,存在“瞒天过海”的嫌疑。有车主反馈,今年2月,他的车在海南海口市一家销售服务中心保养被以“检查底盘”的名义偷偷打了胶,而且未在工单上标注。后来王先生在辽宁大连市一家4S店检测后,证实了被打胶问题。也有车主反馈,小鹏汽车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在方向机电线和电子元件接插处打一圈复合工业胶。也有人在给方向机打了胶之后,又出现了方向机助力系统失灵的问题。
正常来说,车企发现车辆有安全隐患,及时召回,既能彰显大厂责任感,又能避免更多潜在风险的出现,事解决了又能博一波好感,何乐而不为呢?小鹏不这么做,其实,很可能是因为其做不到。据小鹏官方公众号8月1日文章称:小鹏P7+已累计交付车辆67000台,连续8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小鹏这几年从低谷爬出来不容易,刚走出“ICU”门口就出这么大的问题,对小鹏的打击一定不小。毕竟,小鹏汽车的方向机故障,可能是接插件密封不好的原因,也可能是方向机系统的原因,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召回就代表承认自己的车辆存在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这么一来,很大可能会影响用户对这款车的态度,作为品牌销量的重要支柱,一旦小鹏P7+口碑受损,接下来对整个品牌的销量以及前进速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更何况,之前售后曾说过是系统出现了“BUG”,这也意味着,这款车的“方向盘锁死”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如果真是整车电子控制系统问题,就算召回恐怕也难以消除缺陷。这么大批量的车子被召回,存放区域是否足够?如何给这些客户赔偿?小鹏能不能承担的起这样的经济损失,都是压在小鹏身上的一座座大山。本来刚刚走出低谷期,小鹏就走的摇摇晃晃的,如果又来这么多压力,小鹏会不会一下回到解放前,这都很难说。
这么来看,小鹏或许不是不愿意召回,而是如今小鹏的处境,不足以承担召回的代价。所以只能事急从缓,以缓慢为车主更换方向机的方式,代替集中召回措施。这样不仅可节省大量召回成本,还可以逐渐减少缺陷汽车的数量,消减汽车召回条件。
缺乏“力度”的行业监管
“打胶是汽车行业常用的一种手段。”
面对车主为何以打胶隐瞒缺陷的质问,雷常亮以此回应车主的质疑。的确,在汽车行业中,打胶并不稀奇,只不过,当其成为隐瞒方向机或整个控制系统的缺陷,逃避召回制度的手段的时候,打胶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有车主表示,自己的小鹏P7+被打了密封胶,但车辆保养工单上,并未有相关标注,其中的“隐瞒”意味非常明显。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行业内各家车企都喊得很凶的“安全底线”,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大家还是各有各的标准。从小鹏方向盘“锁死”的问题上看,这种标准往往都不太高。比如小鹏的方向机缺陷,如果真正注重用户安全,在发现这一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处理,以绝后患。事实上,小鹏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先打胶,要是用户真是发现了,或者出了安全事故了,再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负责任的做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关媒体在和小鹏客服沟通时,其客服表示:“早期个别车辆存在偶发问题”,并表示相关零件在2025年已进行了升级。”另外,客服还曾回应:“2025年生产的车辆已在生产源头解决该问题,新车尤其是近一两个月生产的车辆,不会有此问题。”也就是说,这部分出现转向问题的批次,小鹏汽车内部很可能早就知道了,但其依旧选择了让用户承担风险。有小鹏P7+的首批车主表示,听说转向机可能失控的消息,第二天就直奔4S店要求检查,结果售后看都没看就说"打过胶就没问题"。这足以印证这种安全问题在小鹏内部,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从用户反馈来看,关乎用户的生命大事,到了小鹏这儿就成了一件"打过胶就没问题"的小事,这种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非常“病态”。
而小鹏之所以敢这么做,其实和行业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也有一定的关系。道德底线约束不了车企,严苛的制度才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小鹏此次的方向盘“锁死”事件,小鹏“钻空子”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触发国家相关部门的召回制度。所以,在问及召回方案的时候,小鹏一句“暂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就把人打发了。当然,也不止是小鹏,行业内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和其他缺陷的产品,正在以另类或者用户“不知情”的手段处理,其实懂的都懂。不管怎样,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光靠所谓的“造车初心”是没用的,关键还是得看行业的监管是否严格。
结语
小鹏的方向盘“锁死”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小“bug”那么简单,其折射出了车企在品控管理,安全底线坚守方面的不足,以及行业对车企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2025年的行业竞争,争的不仅仅是产品,同样也是服务与格局,如果小鹏汽车继续用当前方式和态度应对用户的质疑和需求,恐怕再多的策略,都无法让其彻底走出“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