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车主发现智能车机系统连网异常缓慢,一查询才知道流量用光了,已被严重限速,车主要流畅使用联网功能就得付流量费,每月流量费用至少200元起,其实这已不是智能车第一项费用了,智能车有许多收费项目,这些服务要流畅享受,每月得额外支付的费用难以想象。
在买车时,车企都会宣布终身流量免费,或是3年免费流量,然而这些免费流量并非是无限的,有车主就经过诸多复杂的咨询,最终得到确认每月赠送的流量仅有8GB,8GB对于如今手机用户每月数十GB流量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就是这些流量未必都是车主自己想用的,车企对车机系统的诸多升级,也在不断消耗着流量,这更是让许多消费者头疼,车主认为自己能正常使用就行,根本不想经常升级,而车机系统却是总是自动升级,大量消耗流量。
除了流量需要付费之外,智能车的智驾需要付费、车辆的远程管理部分车企需要付费等等,甚至不少功能车主从来没使用过,也得额外付费,这就有点坑人了,某美国车企就曾说买车之后提供的这些互联网服务可以持续为它创造利润。
这种模式与当年手机行业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手机低价卖,但是后续的诸多互联网服务都要额外付费,这种费用可是每月定期收取、长期给手机企业创造利润,某上市手机企业就显示互联网服务提供了很高比例的利润,而苹果这家手机企业更是超过半数的利润都来自包括互联网服务的服务业务。
对于这些智能车来说,除了互联网服务持续收费之外,其他的诸如维修保养等等也通过各种复杂的权益来捆绑,促使车主进行维修保养必须到车企指定的4S店,甚至连换轮胎都得到4S店,否则免费换电权益就可能受损。
然而4S店的维修保养费用超贵,普遍比第三方维修店贵一半乃至一倍,这样巨大的价格差距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而这些利润贡献伴随着车主使用这辆车的整个过程,这让车主感觉自己真的掉入大坑。
除了觉得坑之外,车主还感受到这类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某美国电车的车主就表示他用的车轻微故障都得拖车,稍微严重一点的故障连4S店都无法搞定,得拖车到上海工厂处理,这一来一回就是1-2个月,拖车费高达6000多,也就是说不仅费钱,还容易出现无车可用的麻烦。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车在车主手里,许多小毛病在街边小维修店就能搞定,维修费用超低,还省时省力;车辆买回后,日常只需要做基本的维护保养,一年维护保养1-2次,其他费用基本没有。
正是有鉴于这类车带来的昂贵费用,以及诸多麻烦,分析机构君迪指出有两成电车车主计划换车时重投燃油车怀抱,毕竟车是为了便利生活,不是给自己的生活找麻烦,更何况这类车的使用成本高得惊人,实在消受不起了,还是传统油车简单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