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交出了更名后的首份半年报。营收同比增长40%的亮眼成绩单背后,一个数字格外刺眼:扣非净利润暴跌至-1.3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这家集齐了前华为车BU总裁、AI独角兽创始人的“天才局”公司,正用真金白银为它的AI梦想支付高昂学费。
营收猛增四成,股价一年翻倍,但从华为、旷视挖来顶尖技术大牛组建的“豪华天团”,也未能立刻将千里科技拖出“烧钱”的泥潭。
半年报清晰地揭示了其转型的残酷B面:为攻坚智驾与智舱技术,公司研发费用狂烧近60%,直接吃掉了所有利润。
当8月22日的这份成绩单摆在投资者面前,一个尖锐的问题无法回避:这支被寄予厚望的“梦之队”,究竟是带领公司穿越转型阵痛的终极解药,还是一剂让盈利变得遥遥无期的“毒药”?
业绩增长背后的隐忧
千里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这主要得益于汽车和摩托车两大核心业务销量的全面提升。从收入构成来看,乘用车及其配件贡献了59.95% 的收入,摩托车及其配件占30.42%,内燃机及其配件占6.09%。
然而,亮眼的营收增长背后隐藏着盈利能力的不足。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毛利率为8.29%,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这种营收与净利润的背离表明,千里科技正处于转型期,虽然营收规模快速扩大,但核心盈利能力的提升仍需时日。
“黄金三角”技术团队的实力与压力
2025年6月,千里科技迎来了另一位行业重磅人物——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出任公司联席总裁。王军曾参与创建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并担任总裁,在通信技术和智能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随着王军的加入,千里科技组建了由印奇、陈奇和王军组成的“黄金三角”技术团队:董事长印奇是旷视科技创始人,主导AI算法研发,为千里科技注入“AI+车”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基因;前华为智驾硬件负责人陈奇负责打造双Thor芯片,构建硬件根基;联席总裁王军全面负责科技业务板块,需要整合华为HI模式经验与吉利生态资源。
这一团队组合被市场誉为“天才局”,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王军在华为车BU期间虽然推动了HI模式的研发与推广,但该模式在市场接受度方面并未取得预期成功。他现在需要整合华为HI模式经验与吉利生态资源,推动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的研发。
AI转型的高投入与长远布局
千里科技在AI转型方面投入巨大。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67%,这也是导致扣非后净利润为-1.34亿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智驾算法、智舱交互体验等关键领域攻坚,公司在6月发布了面向L2+的“千里智驾1.0”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还成立了合资公司千里智驾,并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多款量产车型搭载。在智能座舱领域,千里科技联合生态伙伴推出智能座舱Agent OS系统(预览版),能够为AI Agent的运行、调用与协作提供底层基础设施与服务。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挑战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驾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千里科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华为ADS、特斯拉FSD等头部系统,还有众多新兴造车势力和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的入局。
王军曾预测,“五年内智能驾驶一级供应商将形成三分天下格局”。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千里科技依托吉利“天地一体化安全体系”(通过自研低轨卫星增强高精定位)和“千里浩瀚”系统的L3级量产落地能力,试图快跑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国际化战略的双线布局
千里科技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了国内外市场双线发力的策略。国际市场成为千里科技的新增长点,摩托车业务已覆盖全球87个国家,新增巴西、埃及、乍得、南非等新兴国家市场。汽车业务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超额完成目标,印尼市场实现睿蓝8项目落地。
这种双线布局的策略,体现了千里科技在摆脱单一市场依赖方面的努力,也是其从本土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一步。
资本市场的期待与担忧
从资本市场来看,王军加盟的消息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反馈。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千里科技股价合计大涨7.12%。2024年中旬的千里科技的市值还徘徊在130亿元附近,如今已接近400亿元,近一年市值累计大涨近200%。
然而,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担忧。千里科技目前尚处于转型初期,“AI+车”战略的全面落地和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仍需时间验证。公司在研发上的高投入已经对当期盈利产生了影响,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结语:风险与机遇并存
千里科技从力帆蜕变而来,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品牌转型的过程。公司拥有颇具实力的技术团队、吉利生态资源支持以及地方政府产业背景,这些都是其转型的有利条件。
然而,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盈利能力不足,扣非净利润为负,毛利率偏低,短期内难以改善;研发投入巨大,AI转型仍处于“烧钱期”,需要持续投入;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华为、特斯拉等强大对手,差异化优势尚未形成;
技术商业化存在不确定性,智驾和智舱技术的市场接受度和盈利能力尚未得到验证。
千里科技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如何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准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这些都是公司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随着下半年继续加大在科技业务的投入,构建“AI+车”全栈解决方案和开放平台,千里科技能否在智能出行赛道脱颖而出,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