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以“技术普惠”之名掀起价格战,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收割流量,传统车企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最后一平方米,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过去十年,广汽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汽车集团之一,有广汽本田的雅阁、皓影,广汽丰田的凯美瑞、汉兰达,两大合资品牌为其带来了稳定的利润。
然而,这块金字招牌在电动智能化时代风雨飘摇,广汽依靠合资品牌的好日子,彻底结束了。
作为“合资样板工程”的广汽,此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合资品牌发展承压,传祺电动化进展缓慢,埃安冲击高端仍在路上,“腹背受敌”的压力已经到达临界点,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悬在广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在行业集体陷入“内卷式降价”泥潭时,广汽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技术突围,也恰好切中了当下新能源汽车又一个拐点时刻——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爆发。
2025年8月,广汽正式发布“星源增程”技术,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昊铂HL增程版也正式上市。
这不仅是一款新车型的问世,更是广汽向行业宣告,唯有增程才能杀出重围。
当下纯电动汽车市场价格战不断,补贴逐步退坡,补能焦虑依旧,而插混和增程技术却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最现实的过渡方案。
在理想汽车和华为问界两大主力的支撑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近年来销量和口碑全面爆发,零跑和小鹏也加入了战局,而吉利、奇瑞、上汽通用等传统车企也陆续发布了增程技术和车型。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销量数据,2025年1月至7月,增程车型合计销量64.6万辆,同比增长12.1%,随着新车的密集发布,增程市场有望成为新能源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新一代增混专用动力电池和发动机的发布,让增程技术从一个边缘技术,成为了用户主流选择,再也不是脱裤子放屁的多余选择。
作为国内增程技术的开创者,广汽于2010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并在2014年推出了国内首款进入公告的增程轿车——传祺GA5 REV。
以往增程车有多种短板,比如电量不足时容易出现油耗飙升、动力减弱、噪音增大等问题,而广汽星源增程开启了增程电动技术的新征程,通过更高效的油电转化、更强劲的电驱系统以及“无感启停、无感发电”,让车辆在亏电状态下依然省油、够力、安静,用户日常通勤纯电行驶,长途出行也不必担心续航和补能。
作为星源增程的首发车型,昊铂HL增程版搭载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拥有同级最长纯电续航350km(CLTC工况),支持800V+5C超级闪充,10分钟补能210km;采用广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1.5T增程专用发动机,增程器总成综合最高效率96.24%,号称“最强能量转换器”,整车WLTC百公里馈电油耗6.7L,CLTC综合续航1369km,比肩丰田THS、本田i-MMD。
昊铂HL增程版是广汽14年技术的积淀,也是广汽从研发、制造到销售体系的一次全链条发力。星源增程将赋能昊铂、传祺、埃安三大自主品牌,埃安V霸王龙增程版、昊铂A8增程版计划年内正式上市,为更广大用户带来新一代增程出行体验。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广汽并非仓促入局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而是蓄力已久。
研发周期长达四年,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联合攻关,性能指标直指行业标杆,这就是星源增程的底气。
广汽与丰田合作研发的铂智3X已经拿下了合资新能源销冠的称号,放眼2026年,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星源增程有望加速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也将拓展广汽的海外市场。
三年“番禺行动”是广汽的背水一战,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密集推出22款车型、投入超500亿元研发资金、强化智能化与国际化布局等举措,自主品牌2027年销量挑战2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这无疑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
广汽要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合资当家”的历史,把自主品牌推上整个集团发展战略的C位,而星源增程就是“番禺行动”的核心一环。
从中国首款增程轿车传祺GA5 REV,到埃安纯电市场的爆发和传祺插混技术的落地,再到如今星源增程的正式发布,广汽15年磨一剑,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压力达到临界点的此刻正式亮剑。
站在2025年的中点回望,广汽的转型之路充满荆棘:合资品牌利润缩水、自主品牌向上受阻、技术突破高额投入,而今天广汽终于不用再隐忍。星源增程的发布,不仅是对市场和用户的回应,更是直面行业挑战的勇气。
未来三年,星源增程能否成为广汽真正的杀手锏?答案尚未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广汽亮剑的自信和勇气,让人充满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