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被称作现代工业皇冠上最亮的明珠。
想成为工业强国的国家,都绕不开它。
中国是新兴工业强国。
日本是老牌工业强国。
总有人拿中日两国的工业比来比去。
还有人说,我国汽车发动机技术比日本差很多。
说我们再用几十年也赶不上日本的发动机技术。
这种说法靠谱吗?
日本汽车工业起步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汽车发动机就做得挺好了。
发展到现在,日本发动机除了耐用、性能不错。
还用上了无缝连接这类黑科技。
能让发动机以完整整体长期运行。
这种无缝结构比常见的焊接结构强不少。
而且日本生产汽车发动机时。
是在极低温环境下用特殊方式生产的。
每个发动机部件都精心设计。
所以质量可靠,组合起来性能也不错。
之前我们买了几百台日本发动机。
拆解后做了大量逆向研究。
可始终没法完美复制日本发动机。
日本媒体还放话,给中国 50 年。
都造不出和日本相似的发动机。
但这明显是吹牛。
因为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也不光彩。
1904 年,日本人吉田真太郎创办了东京汽车制造厂。
这家厂就是现在的五十铃。
这也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起点。
上世纪 30 年代,日本就实现了汽车国产化。
当时三菱重工等一批厂商能自己设计生产汽车。
可惜二战爆发后。
日本汽车产业因为产能有限、技术限制、资金不足。
发展速度变慢了。
二战结束后,日本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
可这没什么值得说的。
因为日本汽车产业从一开始。
就建立在吸收和模仿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上世纪 50 年代起。
美国想把日本打造成东亚的战略支撑点。
就给日本转移了大量先进技术。
其中就包括汽车生产技术。
所以从 1955 年开始。
日本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到 70 年代,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当年日本汽车年销量 238 万辆。
平均每十个日本人里有 1.7 个有汽车。
数据远超同期中国。
但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车的底层技术还是来自美国。
直到 90 年代,日本汽车产业没了美国大力扶持。
才不得不重组搞技术革新。
可到现在,日本汽车技术还是没完全摆脱美国影子。
丰田、本田这些日本顶尖车企。
都和美国汽车公司有深度合作。
所以日本汽车产业的成就。
全是靠美国扶持来的。
而中国汽车是从一无所有起步的。
中国汽车产业最开始学的是苏联。
因为我们自己设计不出汽车。
更别说搞汽车发动机了。
新中国刚成立时。
和苏联关系不错。
苏联给了我们不少经济和工业支持。
甚至手把手帮我们建了一套自己的重工业生产线。
1956 年,中国科研人员在苏联专家帮助下。
搞出了第一台国产发动机样机。
但这台发动机排量只有两升。
最大马力约 30 马力。
远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
后来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支持。
我们的汽车发动机发展就陷入瓶颈。
只能粗略模仿苏联汽车零件。
到上世纪 70 年代。
我国能生产的汽车发动机。
技术还只相当于美苏等国 60 年代的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
当时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厂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既把汽车卖到中国。
也向中国转移了一些技术。
当然美日德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们想通过技术转让。
把中国汽车产业绑在他们的产业线上。
让我们给他们打工。
最开始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因为没能力反击。
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质量太差。
但中国很快就实现了逆袭反超。
本世纪到来后。
我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也在想办法研究先进汽车发动机。
毕竟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证明。
只有把汽车工业搞起来。
才说明我国工业基本完成现代化。
如今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单看汽车产业。
我国已经成功反超日美。
达到世界一线水平。
中国能有这个成就。
靠的是另辟蹊径、弯道超车。
因为设计生产先进的传统燃油发动机很难。
没有几十年技术积累做不到。
就算投再多资金精力。
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突破。
可出于环保需求。
世界各国都在推新能源汽车。
这就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不用传统燃油发动机。
所以我国把发展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上。
经过十几年努力。
最终在这一领域占据上风。
现在世界上每卖十辆新能源汽车。
有一半多是中国设计生产的。
而且这些汽车用的能源系统。
全是国产的。
客观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功逆袭。
我国做新能源汽车时。
研发出了一整套电动汽车电力系统生产线。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我国在这三个技术领域。
都处于世界一流或准一流水平。
先说说电池。
中国汽车电池绝对是超一流水平。
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商。
有世界级优势。
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
不管是性能、发电量、储电量。
还是使用寿命。
都碾压美欧的电池。
就连一些外国新能源汽车。
用的也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能发展这么快。
和国家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是主流产业。
有直接关系。
所以这些搞新能源汽车电池的。
往往能拿到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持。
说完电池再说说电机。
现在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都能设计生产自己的电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国产化零件率。
能达到 90% 以上。
要知道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传统汽车强国。
他们研发电动汽车时。
还得从盟友那找各种技术。
才能拼出一辆电动汽车。
虽然一些高性能零件还需要从美欧日进口。
但进口比例不大。
随着我国电机技术进一步发展。
电机系统国产化还会提升。
迟早能达到 100%。
最后说说电控。
我国电控现在处于准一流水平。
电控情况整体复杂些。
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能独立开发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上层和底层软件技术。
我们也能自己掌握。
但缺点是我国电控系统硬件处于二流。
顶尖电控硬件还得从外国进口。
这么算下来,我国电控技术只能算准一流。
但把电池、电机、电控结合起来。
达到一流水平没问题。
所以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中国新兴工业体系。
未来很光明。
事实也证明。
有国家大力扶持。
中国工业完全升级。
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