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请于公众『市场分析报告』阅读原文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深度报告:揭晓30家重点公司名单》
2025年,中国商飞C919进入常态化批量交付阶段,全年产能规划提升至75架,未来四年计划持续扩容,2029年达到200架/年。C919不仅在国内实现东航、南航、国航三大航司的商业运营,交付量快速增长,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推进执飞计划,欧洲适航进展同样加快。根据中国商飞测算,2042年全球客机总规模将达48455架,中国市场约占五分之一,未来20年国内将接收超9000架新机,对应市场价值1.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
大飞机发动机自主化进程加速,核心企业成长空间大。发动机系统作为大飞机的“心脏”,其价值量占整机总价值的20-30%,生命周期维修保障费用与采购费用相当。中国航发商发牵头的长江1000A国产发动机适配C919,已进入适航取证冲刺阶段。根据测算,2023-2042年中国市场新增商用发动机需求总额有望超6000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求超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航发动力、航发科技、航发控制、航亚科技、航宇科技等企业在关键部件配套与自主可控路径上持续突破。中国航发商发已完成多轮融资,引入国家级基金和航空龙头,谋求独立IPO,加快商业化落地。
机载系统自主能力提升,重点突破集成化和智能化。2024年,中航机载总部迁至上海,推进民用航空机载系统的集成模块化、智能化发展。中航机载、江航装备、中航光电、全信股份、四川九洲等公司围绕航电、飞控、机电等核心环节,承担C919多个系统的国产化攻关。2023年中航机载与中国商飞签订432架份C919机载系统供应合同,2022年通过重组整合提升产业链资源协同,2025年有望基本完成产业专业化布局。未来五年将是研发高投入期。
材料端国产替代窗口期到来。中航高科、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复神鹰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宝钛股份、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隆达股份等高温合金与钛材龙头,通过配套C919与C929等国产大飞机项目,持续提升核心零部件和结构件本土化率。润贝航科、航材股份等企业布局航材分销与原材料供应网络,为国内超4000架民航机队保障提供基础保障。2023年航材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600亿元,国产化工作亟需提速。
整机制造环节,产业链分工成熟。中航西飞、中航成飞、洪都航空、中航沈飞、中直股份、广联航空、航天环宇、三角防务、中航重机等企业承担机身、机翼、尾翼、环锻件等结构件制造。中国商飞负责总装,2024年5月C919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启动,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将满足未来产能倍增需求。东航、南航、国航三大航司合计已订购C919超过200架,预计2025年三大航司C919机队扩容一倍以上。ARJ21、C909等支线与干线国产机型同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持续拓展东南亚、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地。
全球对标:波音、空客发展路径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提供重要参考。百年航空制造巨头采用全球供应链、跨国技术合作和本地市场支持三重战略,分散研发和生产风险,提升竞争壁垒。我国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多元化混改与上市融资、供应链本地化协同,持续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2024年底中国民航三大航司机队共计2651架,C919和C909等国产飞机已实现小规模运营,未来有望逐步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维修保障市场快速放量,盈利能力突出。中国民用飞机维修(MRO)市场2024年规模预计突破1100亿元,发动机维修占比最高,毛利率平均超30%。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广州飞机维修工程、厦门太古等龙头企业持续布局发动机、机身、零部件等维修细分领域,民用维修占据整体市场78%。后市场服务成为产业链利润新高地,带动材料、备件和设备供应公司同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