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领域,国内企业的最新财报数据揭示了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迅猛增长态势。
如祺出行,这家被誉为“Robotaxi第一股”的公司,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总收入同比增长61.7%,达到了16.76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Robotaxi业务订单量在这一期间实现了超过470%的同比激增,月度活跃用户量也同比增长超70%。这些数据无疑彰显了Robotaxi商业化步伐的显著加快。
与此同时,其他自动驾驶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在二季度分别实现了157.8%和836.7%的同比增长。这一连串的增长数字,无疑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Robotaxi赛道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全面提速。
作为AI在出行领域的重要应用,Robotaxi近期吸引了众多巨头的关注。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和哈啰的联手入局,以及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地区正式投运的Robotaxi服务,都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赛道的巨大潜力。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预言,Robotaxi将是一个“万亿美元级的机会”。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各企业纷纷加大了在Robotaxi领域的投入。如祺出行自2024年7月在港股上市后,已累计在自动驾驶及Robotaxi业务上投入了超过1.37亿港元的研发资金,并计划在2026年及之后继续投入2.56亿港元。目前,如祺出行运营的Robotaxi车辆已超过300辆,服务范围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
同样,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也在Robotaxi业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836.7%,刷新了单季度纪录,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提升至36.1%。小马智行则凭借用户覆盖范围的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的攀升以及运营车辆规模的增长,实现了Robotaxi业务收入的157.8%同比增长。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车辆已突破500辆,并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辆。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内自动驾驶上市企业正在逐步迈过Robotaxi赛道的上半场,即技术验证和商业化试点运营阶段。高盛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Robotaxi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这一预测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各企业纷纷寻求大规模商业化的破局之路。如祺出行宣布启动“Robotaxi+”战略,以开放性的平台面向所有符合本地监管标准的Robotaxi开放运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Robotaxi业务的运营覆盖至100座核心城市,并构建超万辆规模的Robotaxi车队。这一战略的实施,有望通过运营优势提供“人机混合”服务,获得稳定现金流,并逐步做强Robotaxi规模化运营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Uber等移动出行巨头也在积极布局Robotaxi业务。通过扩大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Uber持续扩充其Robotaxi的“朋友圈”,包括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这些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Robotaxi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