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帮东鹏特饮打败红牛,是何居心?
创始人
2025-08-28 13:30:12
0

靠运气,还是靠实力?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山禾

图片来源:影视剧照/网络

最近10年,红牛干了一件大事:帮着东鹏特饮打败红牛,让打工人卖到更便宜的“续命水”。

2012年巅峰时期,红牛一家独占国内罐装功能饮料82%的市场份额,是行业公认的“大哥”。当时,“小弟”东鹏特饮仅占4.7%份额。

没想到,2016年之后,红牛“发疯了”,不把红牛斗倒,誓不罢休。搞得是供应商不敢给红牛供货,渠道商不敢卖红牛的货。

结果,东鹏特饮并没有怎么努力,业绩却越来越好。

根据尼尔森IQ数据,东鹏特饮连续四年成为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曾经的小弟,已做大哥好多年。

而且,东鹏特饮的增速也远高于红牛。2024年,东鹏特饮营收增速(28.6%)大约是红牛(1.3%)的22倍。

更气人的是,近期东鹏特饮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营收和净利润,又创历史新高。

红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打工人喝功能饮料主要为了延长“工位续航能力”,能选的品牌一大堆,脉动、尖叫、健力宝、佳得乐、宝矿力水特、启力……躺赢的为什么偏偏是东鹏特饮?

这事,还得从红牛说起。

01

红牛悲伤往事

在泰国、中国、奥地利,各有一个红牛,每一个都可以说自己是红牛正宗。

红牛的故事,起源于泰国。

泰国举办1966年曼谷亚运会期间,城市翻新、游客增加,工人、司机需要加班加点熬夜挣钱。泰籍华人许书标,本着“给淘金人卖铲子”的精神,让自己旗下的药厂,为蓝领打工人研发了一款可以快速恢复体力的饮料。

1966年,“泰国红牛(Krating Daeng)”问世,由于提神效果好、价格便宜,泰国红牛很快成为泰国功能饮料的一哥。

从品牌历史来看,泰国红牛,是红牛的鼻祖。

直到1982年,故事发生了转折。

这一年,奥地利人迪特里希·马特西茨在泰国出差期间,喝了泰国红牛之后,不仅感受到功效,作为一家国际消费品公司的营销总监,马特西茨还敏锐感受到泰国红牛一定能“大有作为”。

作为行动上的巨人,马特西茨很快就找到泰国红牛创始人许书标,双方各拿出50万美元,在奥地利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奥地利红牛根据西方人的消费习惯(爱喝碳酸饮料),改良了配方。也改良了包装。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看到的,银蓝双拼色的红牛,就是奥地利红牛(Red Bull GmbH)。如果用口味来区分,奥地利红牛是“碳酸饮料版”的泰国红牛。

根据协议,奥地利红牛拥有除东南亚以外全球范围的商标权和运营权。

按销售额比较,奥地利红牛是三家红牛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奥地利红牛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是中国红牛的4倍左右,是泰国红牛的10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各地积极赞助赛车、滑翔、格斗、足球等极限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也是奥地利红牛。

所以,不论品牌知名度,还是销售额,奥地利红牛都可以说自己是红牛正宗。

中国红牛的故事,历史最短。

1993年,许书标趁着改开的春风,以个人名义,在自己的祖籍海南注册了海南红牛。问题是,当时国内对外开放的名单中并没有“功能饮料”这一项。更关键的问题是,作为全球禁毒力度最强的国家,中国对咖啡因这一“食品添加剂”监管相当严。

多番碰壁,生产许可一直下不来,机缘巧合之下,许书标认识了一个叫严彬的企业家。严彬年轻时,也曾去泰国“淘过金”,了解泰国红牛的市场潜力。更重要的是,严彬想干出一番事业。

在严彬的帮助下,泰国红牛更改了配方,在符合国内审批条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了泰国红牛的功效。

1995年,中国红牛就诞生了。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红牛年入200多亿,看起来像是严彬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过,从当时的协议来看,捡大便宜的是泰国红牛:

泰国红牛不参与经营、不承担损失,只收取香精香料费用和销售提成。

品牌营销成本、渠道开发费用、经营风险,全部由中国红牛承担。

为了打响知名度,严彬在1996年不惜斥1.3亿元巨资在央视打广告。为了搭建销售渠道,严彬甚至将自己集团大厦拿去做抵押。

严彬之所以这么卖力,是因为严彬和泰方签署协议时,双方都认同《合资合同》的第19条规定:合资公司的产品的商标是合资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站在严彬的角度,中国红牛,是自家的品牌。

然而,当时的合同留下一个重大隐患:合作期限到底是50年,还是20年。

根据严彬的口径,当初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红牛依法享有50年内在中国市场独家生产和销售红牛饮料的权利,并拥有中国红牛商标的所有权。

虽然,中国红牛的年销售额数倍于泰国红牛,泰国方面很眼红。但是,双方一直依协议办事,泰国红牛只赚协议内的钱。

问题是,2012年许书标去世了,他的儿子许馨雄接班后,不再承认“50年合作协议”。坚持认为当初中泰合作时,中外合资企业登记政策规定的最高年限只有20年。

2015年底,随着“20年合作协议”到期,泰国红牛、中国红牛的矛盾终于爆发了。此后,双方展开拉锯战,打了几十场官司。

然后,东鹏特饮崛起的机会就来了。

02

摘桃者和挑战者

在泰国红牛、中国红牛闹崩之前,根据双方协议,在中国市场只允许销售中国红牛(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2016年,昔日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对簿公堂,一切就变了。

泰国红牛下手相当狠:准备从内到外掏空中国红牛,直接摘桃。

水面之上,泰国红牛大张旗鼓打官司。

水面之下,泰国红牛重金挖走了中国红牛核心高管和法务人员。

人马充足之后,泰国红牛就在国内市场陆续推出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和红牛安奈吉。(下图,中间放大版是中国红牛,左右是泰国红牛)

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三个“孪生兄弟”看起来特别像,泰国红牛怎么保障消费者买的是泰国红牛而不是中国红牛?

泰国红牛,手段很高明,三个字:律师函!

泰国红牛不仅起诉了中国红牛,还起诉了中国红牛的经销商、金属罐的供应商、商标制造商等上下游企业。

让他们不敢卖中国红牛、不敢和中国红牛合作。

与此同时,泰国红牛以更低的价格给渠道商供货。就这样,在消费者几乎无感知的情况下,泰国红牛悄悄替换了货架上的中国红牛。

由于双方关于授权和商标一直争议不断、官司不断,国内红牛的品牌营销和渠道经营,就陷入了混乱。

这就给了其他品牌机会。抓机会抓得最好的,就是东鹏特饮。

客观来说红牛,不仅是国内“功能饮料”的拓荒者,也是功能饮料产业链的培育者。东鹏特饮,曾经就做过红牛的代工厂。

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东鹏的基因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永远要比对手快半步。”

这句话,精准说出了东鹏特饮为什么能快速崛起、挑战红牛的江湖地位。

东鹏特饮的前身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豆奶饮料厂。2003年,林木勤团队集资买下东鹏特饮的品牌和设备,正式成为独立品牌。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注定了东鹏特饮不能像奥地利红牛那样斥巨资赞助F1赛车、极限运动。也没有中国红牛的魄力动辄上亿元猛砸央视广告。

东鹏特饮要打开销路必须要找到更接地气、更高效的打法。

林木勤的做法是,不在大型超市、便利店、高端场所和红牛硬刚,几乎把全部重心放在司机、工人等蓝领群体经常光顾的高速路服务站、加油站、汽车维修店、工厂附近的小吃店、工地食堂。

东鹏特饮组织了大量地推人员,在各个网点贴海报、挂横幅、做门头广告、放陈列柜,营造出到处都有东鹏特饮的热闹景象。为了离目标人群更近一些,东鹏特饮还和保险公司、加油站合作,推出“加油送东鹏特饮”、“买保险送东鹏特饮”等等活动。更关键的是,东鹏特饮给经销商的销售利润比红牛还高。

不仅让卖家多赚钱,还要让买家少花钱。

蓝领群体,是价格敏感群体。为了打开销路,东鹏特饮定价只有红牛的大约一半。

东鹏特饮不论外观还是内在配方,都和红牛高度相似。“同样的提神,一半的价格”,这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蓝领群体,是很有诱惑力的。

另外,东鹏特饮发现,蓝领群体工作期间需要多次“提神”,罐装饮料一次喝不完,容易抛洒、被粉尘污染。

2009年,东鹏特饮推出PET塑料瓶+防尘盖的经典瓶型。防尘盖防尘效果好,方便多次饮用,反过来还能当杯子或者烟灰缸,消费者很满意。相对于金属罐,塑料瓶身成本更低,商家也很满意。堪称是双赢。

此后,东鹏特饮还在瓶身以及容量上做了“微创新”。大容量满足“超长续航”打工人需求,吸管装则是顺应学生、白领、女性用户的饮用习惯。

一个人心里有没有你,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具体怎么做。东鹏的“微创新”,既是面对红牛的内在焦虑,也是对消费多样化需求敏锐的观察。

这一小步,红牛可以不走。东鹏特饮必须要走。

2012年,红牛进入鼎盛时期,一家独占国内功能饮料八成份额,是妥妥的巨无霸。东鹏特饮只拿到4.7%的份额,和红牛不在一个量级。

但是,靠着产品力虎口夺食的东鹏并不这么想。

2013年,“翅膀硬了”的东鹏特饮,打出了一句广告语“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要知道,当年红牛重金砸广告时,打出的广告语是“累了困了喝红牛”。

如此一来,东鹏特饮就是要和红牛正面硬刚了。

03

靠实力,也靠运气

东鹏特饮肌肉已经练出来了,正准备靠自己的实力和红牛打阵地战。没想到,运气来了。

2015年底,泰国红牛和中国红牛掐上架了。

而且,泰国红牛下手特别狠,挖中国红牛高管、推出泰国红牛中国版、起诉中国红牛供应商经销商,这一套一键三连,直接把中国红牛打成重伤。

东鹏特饮在没有多花渠道费、营销费的前提下,意外收获了海量渠道资源,意外拓宽了市场。

按照销售量计算,东鹏特饮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红牛。

根据尼尔森IQ数据,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已经达到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按照销售额计算,东鹏特饮也不差事。

2024年,东鹏特饮销售额100多亿,中国红牛200亿出头,差距已经不明显了。关键是,东鹏特饮营收增速(2024年同比增长28.6%)是中国红牛(1.3%)的22倍,二者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缩短。

但是,中国红牛的衰退,对于东鹏特饮来说,也并非全是好事。因为,除了这头红牛,另外两头红牛已经冲了进来。

2015年泰国红牛和中国红牛闹崩之后,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都加码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2019年之后,“三头红牛”在国内打成了一团。

据业内人士分析,泰国红牛在国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美元级。

虽然奥地利红牛在国内的销量外界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奥地利红牛也没闲着。

2019年,奥地利红牛就因签约谷爱凌而打响知名度。2021年,奥地利红牛又授权百威中国为中国大陆独家代理商,此举显著提升了奥地利红牛在国内的分销能力。

从实际动作来看奥地利红牛和泰国红牛,竞争关系大于合作。

从“利益关系”来看,也是如此。

尤其对于奥地利红牛来说,对中国市场更是志在必得。

产品遍布170多个国家地区的奥地利红牛,是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全球第三大饮料品牌。

《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有句名台词:混乱是阶梯。眼看国内功能饮料市场陷入混乱,奥地利红牛岂能坐视不管?

对于东鹏特饮来说,自己真正的对手,或许并不是曾经在国内家喻户晓的中国红牛,或许也并不是红牛鼻祖泰国红牛,真正的对手或许是那个曾经远在天边如今近在眼前、体量10倍于自己的奥地利红牛。

站在个人立场,我希望国产品牌东鹏特饮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市场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来只有得民心者得天下。

END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智界R7与新S7焕新上市,售价... 在近期的一场盛大发布会上,智界品牌宣布了其两款全新车型——智界R7与智界新S7的焕新升级,为市场注入...
法法汽车注册资本增至4.59亿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法法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4.44亿人民币增至4.59...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降幅达10到20个基点。其中,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
画面曝光,俄军副司令遭攻击!大... 近日,国内外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新闻:8月17日,俄军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叶谢杜拉·阿巴切夫乘坐的车辆...
乌克兰基辅遭空袭 已致14人死... 当地时间8月28日,总台记者获悉,乌克兰基辅当天遭到的空袭已导致14人死亡。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央视热播《生万物》真正旺你的关... 滋养你的关系,才会给你更大助力~你好,我是“喜欢你喜欢我”的魅儿女王。近日央视热播剧《生万物》大结局...
吴京这次被全网群嘲,一点也不无... 两部样板戏,一生军旅情。最近刷到一部名为《再见,坏蛋》的电影,网上说这部戏是由吴京投资、发行和客串的...
中央纪委:查处3起省部级领导干... 编辑|高语阳8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7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