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上,当李斌站在发布会台上宣布新ES8预售价30.88万起的那一刻,台下瞬间沸腾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台对标宝马X7的全尺寸SUV啊。
从第二代ES8的近50万,直接砍到30万出头,这降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更夸张的是,发布会刚结束,蔚来美股就开始狂飙,单日涨幅超过10%。第二天晚上,又是近15%的暴涨。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在投票:李斌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
先说说这个价格到底有多震撼。
新ES8整车售价41.68万-45.68万,如果选择BaaS电池租赁模式,价格直接下探到30.88万-34.88万。相比上一代产品,这相当于官降了整整8万元,租电模式下更是直降近15万。
什么概念?一台五十万级别的全尺寸SUV,现在30万出头就能开回家。
更关键的是,这还只是预售价。按照汽车行业的惯例,正式上市时价格往往还会再降一些。也就是说,新ES8很可能会杀到40万以下的价格区间。
这一刀砍下去,整个增程SUV市场都慌了。
要知道,蔚来可不是什么小厂,人家有着接近200亿投入建设的换电网络,有着7年三代产品迭代的技术积累。现在突然打起价格战,那些靠增程技术在高端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品牌,瞬间就没了退路。
但这次降价,绝不是什么临时起意的市场行为。
李斌在发布会后坦言,第二代ES8的定价其实是个错误。当时ES8和ES6的价格差距太大,导致蔚来在40万这个高端主力价格区间缺少产品。虽然有补贴政策加持,但产品定义和成本控制上确实出了问题。
第三代ES8从立项开始,目标就是做一款40万级的大三排SUV。
这意味着什么?现在看起来的“大降价”,其实是李斌几年前就埋下的伏笔。从第一代到第三代,蔚来在研发和产品定义上不断积累经验,也在不断修正方向。
李斌说得很直白:“可以说新ES8的价格调整并非短期应对,而是一次战略性的回归。”
这就是典型的长期主义思维。
当别人还在为短期的销量波动焦虑时,李斌已经在为几年后的市场格局布局了。600亿的研发投入,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降维打击。
很多人好奇,从60万到30万,这成本是怎么省出来的?
李斌给出了答案:材料优化、平台化研发、技术创新。
首先是材料层面,铝的用量确实比以前少了。但更重要的是平台化带来的规模效应。900V后电区作为公司级平台系统,可以在多车型上复用,大幅摊薄了单车成本。
芯片自研也是关键一环。
过去那些从供应商采购的高价芯片,现在都被自研的“神玑”芯片替代。不仅性能更强,成本也大幅下降。
还有就是研发投入的沉淀效应。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做轻量化设计,在保障性能的同时减少材料用量。这些技术积累,现在终于到了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说白了,前面几年烧的那600亿研发费用,现在开始回本了。
数据不会撒谎。
发布会当晚开始预售,到第二天同一时间,新ES8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上个月乐道L90的表现。要知道,L90可是被称为“爆款”的产品。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接。蔚来美股连续两天大涨,累计涨幅超过25%。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在表态:这次蔚来是真的找对方向了。
更有意思的是用户的反应。
发布会现场,当李斌宣布价格的那一刻,全场高呼“斌神”。这种场面,在汽车发布会上可不多见。
网上的讨论更是炸了锅。有人说这是“价格屠夫”,有人说这是“行业地震”。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纯电大三排SUV的时代,真的来了。
李斌的判断很直接:在大三排SUV细分市场,属于增程车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这个判断有数据支撑。现在连珠峰大本营附近,都有多家增程车厂商建设了充电桩,而且规模不小。这说明什么?增程车用户实际上也在依赖充电,而不是完全靠加油。
纯电体验的劣势正在快速缩小。
家里装了充电桩,就不用去加油站了。高速上318国道的1000多座换电站,让远途出行比燃油车还省心。新疆、西藏这样的地区,电价低至0.25元/度,开纯电每公里成本远低于燃油车。
这些真实的使用场景,正在改变用户的选择逻辑。
更关键的是,那些增程车卖得特别好的厂商,现在也都在积极推出纯电SUV。
这说明什么?连他们自己都意识到,增程只是过渡方案,纯电才是终极目标。
李斌透露,自己手里还握着多张王牌没有打出。
ES9、L80等新车型都在路上,而且后续还将发布多款“非常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这种“量价组合拳”在细分市场中已经被验证有效,未来乐道与蔚来品牌会继续沿用这一策略。
2025年被李斌定义为“集中兑现年”。
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基建布局,都将在明年迎来收获期。这也是检验蔚来体系能力的关键一年。
从技术角度看,全域900V电子电气架构、自研芯片“神玑”、操作系统“天枢”、智能系统“雪松”,这些底层技术已经具备高度的通用性,可以在多个车型上共享。
这就是体系化竞争的威力。
单点的技术创新很容易被追赶,但体系化的技术积累,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复制的了。
回头看蔚来这十年,其实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故事。
当所有人都在质疑换电模式的时候,李斌坚持投入了近200亿建设换电网络。当所有人都在追求短期盈利的时候,李斌坚持投入600亿做技术研发。
现在,这些投入开始显现威力了。
李斌说得很清楚:蔚来不会因为一时某款车的热销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短期的困难就觉得天塌下来。
汽车行业不是一场有终点的马拉松,而是没有尽头的竞争。保持长期心态,才是立足汽车行业的根本。
从这个角度看,新ES8的“降价”,其实是蔚来长期布局的一次集中爆发。当技术积累到位,当成本控制到位,当市场时机到位,降维打击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就是李斌的“阳谋”:用时间换空间,用积累换爆发。
现在,轮到其他品牌头疼了。面对一个有技术、有基建、还敢打价格战的蔚来,他们该怎么应对?
答案可能只有一个:要么跟上,要么出局。
李斌彻底豁出去了,但这次豁出去的,是多年积累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