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强势入局AK2超声波雷达:打造全国产供应链方案
创始人
2025-08-28 20:33:03
0

如果说汽车上,有哪种传感器从未被淘汰过,那一定是超声波雷达。凭借其高精度探测特点,它已经成为自动泊车、绕障行驶和车身近距离保护的必备设备。其中,新一代AK2超声波雷达在超声泊车辅助(UPA)、自动泊车辅助(APA)、自动代客泊车(AVP)等ADAS应用中渗透率逐步增加。

据GMI数据显示,2023~2024年带APA功能的AK2超声波产品贡献比已超过50%,增长速度非常快。其中,探头增速极快,全球市场约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7%,十年后可能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市场接近9.6亿美元。

不过,AK2芯片作为超声波的高端产品,目前市场主要由海外品牌主导,国产刚刚起步。国产新能源车急需全国产化、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曾说过:“随着汽车芯片领域新入局者数量大幅缩减,该领域内卷的上半场已然落幕,当下的核心在于如何在接下来的下半场中持续占据优势。对纳芯微来说,要把握好两个关键方向:一是把产品做全,二是把产品做好。”

毫无疑问,AK2超声波雷达也是纳芯微继续完善汽车芯片产品线的方向之一。8月26日,纳芯微正式推出兼容标准DSI3协议的超声雷达探头芯片(Slave)NSUC1800,该产品基于全国产供应链,同时预告在今年下半年将推出接口转换芯片(Master)。

AK2为什么在ADAS时代不可或缺

“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及高阶辅助驾驶场景中,智驾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从感知、规划到控制的完整链路里,感知是一切的起点,感知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王良藩介绍道。

感知环节依托多种类型传感器运作,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这些传感器各有所长,共同负责获取感知所需数据或输出初步判断结果。虽然一些车企单枪匹马取消了超声波雷达,但整个行业明显更倾向于多传感器融合,各种传感器也不会相互完全替代。

王良藩指出,毫米波雷达主要针对中长距离(几米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感知,适用于自适应巡航、快速AEB、盲区补盲等场景;而超声波雷达更多用于10米以内的近距离测距,它具备厘米级的精度,并且不受到气候的影响,成本也比较低。虽然二者在5米与10米间可能存在交叉区,但毫米波在精度和分辨率上不如超声波,在低速行驶时,毫米波和超声波可互补,提供冗余信息,有助于融合和判断。

在智能驾驶出现之前,超声波应用主要集中在停车辅助场景,即倒车雷达(UPA)。这类系统通常在车辆前后各配备4个雷达,彼时AK1便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AK1使用最简单的时间飞行(ToF)原理,通过发射超声波、接收反射波的时间差计算距离。但AK1的缺点也很明显,它采用同频工作模式,需轮次发波以避免干扰,导致系统刷新周期长。同时也不具备原始数据上传的能力,无法满足智驾系统的需要。

而随着智能驾驶的出现,整车在UPA基础上,车辆侧边各增加了2个雷达,实现车辆周围全面扫描,便于自动泊车或代客泊车。在这样的架构中,12个探头通过主线连接到Master芯片,一颗Master芯片则能带动6个探头,最终两颗Master芯片再连接到域控。

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架构下,探头数量有所增加。此时,多个AK1探头同时发射、接收,会引发同频干扰问题。此外,车辆运动中需要测量,对传感器刷新周期和扫描时间有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AK2超声波雷达应运而生。

超声雷达APA系统与超声波系统工作原理

AK2与AK1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可编码性,通过给不同探头发射不同编码,类似无线电对讲机不同信道,增加抗干扰能力。AK2采用总线式架构,方便控制和协调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了AK1单点模式下协调复杂的问题。

而目前,泊车与低速驾驶的距离探测场景,正是车厂国产替代的空白区域。这正是纳芯微的机遇所在。

解决超声波系统面临的挑战

有机会就会有挑战,王良藩认为当前超声波雷达系统存在6个明显的挑战,纳芯微推出的全套超声雷达系统方案都能很好地解决。

纳芯微从芯片定义、设计上在兼容的基础上做了众多创新,最终实现了两方面效果——一是兼容,二是性能提升。

纳芯微超声传感器为车辆提供全场景感知

第一,扫描效率和多发多收能力不足;第二,抗干扰能力薄弱,稳定性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NSUC1800在编码方式上实现了全面升级,既能灵活适配不同场景,又在提速与抗干扰两方面实现了双重突破。总体思路是在兼容原有方案和功能基础上,提供更灵活的配置和更多可能性,解决扫描效率、多发多收能力不足及抗干扰能力薄弱问题。

NSUC1800提供任意频率编码(AFG)方式,支持任意频率的灵活配置,兼容市面上所有编码方式的子集,可实现非线性(上扫/下扫)、阶梯式(FSK+Chirp)、线性(上扫/下扫)等多种编码方式,从而提升抗干扰能力。支持多探头同时收发多份信号,提升扫描周期和刷新率,减少扫描时间。此外,不同探头之间可选择编码频率交叉或不交叉的工作状态,也支持定频与变频组合发射信号。

NSUC1800编码方式举例

第三,探测边界受限。远距离方面,过去探测距离多为2.5~3米,如今AK2探头可达到4.5~5.5米,但市场探测需求达到了6~7米。而在近距离盲区问题上,当前市场产品的普遍情况是,障碍物处于15厘米以内时,仅能提示存在障碍物,却无法精准播报具体距离。因此,还需进一步压缩盲区范围,力争实现10厘米以内乃至更近距离的精准测距,以此提升泊车精度,减少车辆刮蹭的情况。

纳芯微则在测量边界的拓展上实现了双向升级,既完成了近场探测的优化,实现10 厘米盲区的突破,能精准捕捉车辆近身环境;也达成了远距探测的提升,可实现6至 7米的精准感知,进一步拓展了低速场景下的安全边界。

为达成这一目标,纳芯微选择硬件和算法两手抓。硬件上,设置时变可配置硬件增益(TVLNA),确保信号可读性;算法上,采用全新的,或者特殊的NFD(近场检测)算法,通过自适应方式生成预测门限,准确判断障碍物回波事件。

第四,随着大数据与端到端算法的普及,系统对原始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传感器不再只输出初步判断结论,而是提供包络数据、ADC采样数据等更丰富的原始数据,以支撑上层域控开展深度学习与判断。

针对高性能数据保障,纳芯微做了三项设计:一是打造更低噪声的模拟信号链路,;二是采用后端18位ADC采样,性能优于市场主流的14位ADC,实现从更近到更远的更大动态范围;三是使用更严苛的设计指标,从而确保信号质量稳定,单次与多次测量的数据一致性较好,方便客户设置门限。

在原始数据回传方面,纳芯微的方案包络数据深度回传,精准支持智驾算法。它既兼容基础需求,仅回传事件判断结果,也可在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上传包络原始数据,有效解决高低障碍物识别等行业难题,同时还支持原始ADC数据上传;考虑到原始数据量大的问题,方案配备了10K大容量SRAM,优于行业平均的4K,用于存储原始数据,提供高于标准的总线传输速度,确保原始数据能快速上传至域控端,为上层系统的学习和判断提供支撑;此外,方案还兼顾了下一代客户的需求,在同一硬件方案下即可兼容现有需求与新需求,无需客户频繁更换硬件。

第五,互联互通问题。由于不同厂家的芯片之间缺乏统一标准,Master与Slave之间的互联互通受到限制,这既不利于供应链保持灵活性,也给客户自主调整配置带来不便,因此OEM更倾向于选择可随意搭配、切换的方案。

针对这一情况,纳芯微在互联互通与协同方面做了重点优化,力求实现互联互通的全兼容生态,以及高效的协同升级。具体来看,方案实现了不同厂家Master与Slave之间的交叉搭配,将域控与探头端硬件解耦,让客户不再受限于单一供应链;同时强化了Master端的性能,配备了更大的buffer,确保不同探头的数据或更多原始数据能得到更好缓存,避免数据丢失;另外,通过同步机制实现了多Master之间的同步控制和计时,保障多个Master能同时开启测量,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度与有效性。此外,还极大提高了Master和ECU间的SPI通信速率,缓解了传统方案中Master对ECU的总线占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纳芯微的Master芯片计划下半年推出,但其Slave并非只会适配自己的Master芯片。“纳芯微的思路是第一步要兼容客户现有方案和功能。”王良藩表示,当然,纳芯微自己的Master芯片在数据缓存空间、同步机制等方面有优势,能更方便、更好地实现高阶功能。无论使用哪家Master芯片,实现这些新功能都需要两边软件进行升级,因为这些功能是以前方案没有的。

第六,供应链和国产化。当前主流方案多由海外品牌主导,软硬件以黑盒形式提供,客户难以自主调整参数或定制,灵活性较差,国内客户对全国产化供应链的需求十分迫切。

王良藩向EEWorld强调,国内OEM对芯片国产化有强烈诉求,特别是在空白区域,目的是实现关键芯片的国产化目标。

目前国内也有相关企业实现了国产化供应链,对比其他国产厂商,纳芯微坚持根据客户诉求开发能解决实际痛点的产品,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此外,纳芯微的产品具备特有的高阶功能、设计及性能,能为客户提供系统级价值,这是其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不做同质化的方案

“纳芯微可提供Master、Slave、固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工具包括上位机界面评估版,可根据客户探头尺寸结构定制真模板,便于客户快速融入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项目应用。”王良藩如是说。

超声波雷达看起来简单但入门门槛高,AK2更是高端超声波雷达,纳芯微为什么要选择进入这样一个赛道?王良藩对EEWorld解释道,智能驾驶发展迅速,技术迭代的同时从高端车型下沉至中低端,推动超声波传感器需求大增,尤其是AK2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不止如此,燃油车也越来越多配置超声波雷达。从全球视野看,每辆车配置12个超声波雷达的市场规模相当可观。在这样的变更个过程中,现有解决方案无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存在市场矛盾,这是纳芯微进入的契机。

“纳芯微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前期与客户进行了大量访谈和调研,综合收集了客户的痛点与诉求,基于此进行定义和开发。纳芯微得知,传统AK1已不能满足智能驾驶需求,而AK2解决方案又被海外厂商把持,软硬件绑定导致客户诉求无法满足。”王良藩进一步补充道。

而纳芯微立足市场的优势在于持续深耕汽车赛道,能精准抓准并解决客户核心痛点,通过深挖技术细节、透彻理解客户实际问题,不只是提供单一产品,而是通过软硬件深度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应对客户面临的各类挑战。截止2025年上半年,纳芯微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已接近10亿颗,汽车业务占比达34%。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虽然目前纳芯微专注于汽车行业,致力于完善汽车领域的布局,但未来不排除将超声波雷达拓展到工业或机器人领域。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吕梁交城交警为高一新生上好“交... 八月接近尾声,暑期即将画上句号。部分高一新生已提前踏入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军训生活。为进一步推进校园交...
别克昂科威家族携手“与辉同行”... 在2025年成都车展的预热氛围中,别克品牌携手“与辉同行”宣布了一项全新活动——“阅山河”人文探索之...
比亚迪及其他竞争对手崛起,特斯...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特斯拉(Tesla)在欧洲市场的困境正不断加剧。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
472.41km/h!全球最高... 472.41km/h!深圳新能源汽车跑出全球最高时速 近日,比亚迪仰望U9工程测试车在德国ATP测试...
外资持续加码投资 推动产业升级...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在江苏苏州,今年以来,多家跨国公司加码投资,这背后是快速发展的中国...
签署协议!深圳又与一家央企要有... “ 深圳又与一央企合作。 8月25日,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会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
于柯鑫:沃尔沃为何在纯电时代“... 在电气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沃尔沃XC70以超级混动技术重新定义了豪华新能源的价值标准,也为行业提供了另...
原创 零... 文/万燕波 30万级纯电轿跑市场从不缺“狠角色”:一边是特斯拉Model 3的“标杆光环”,一边是极...
车辆查封不用慌:3个渠道找到破... 上周,一位朋友想帮父亲把开了8年的老捷达过户给表弟,可登录交管12123后,车辆状态却用红色醒目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