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知名科技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追觅表示将持续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
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这家智能硬件企业正式跨入汽车制造业,也预示着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即将迎来一位兼具科技基因与国际化视野的新玩家。
追觅汽车团队当天发布的内部信显示,造车并非一时冲动,早在2013年就有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在清洁领域登顶后,迎来“时代时机"。
在信中,追觅汽车团队表示,“汽车行业,无疑是工业时代的王冠,更是当下技术创新的终极战场。当下行业竞争已进入全方位多维度的高强度对抗,不仅比拼技术创新与迭代速度,更考验体系能力、供应链整合、品牌定位与全球市场洞察。”
追觅认为,当下是“中国品牌”的最好时机,“依托中国过去十年构建的成熟电动车供应链,我们将以‘全局最优’的策略切入,而非从0到1的冒险。
追觅科技是国内智能清洁巨头,成立于2017年,曾是小米生态链成员,主要生产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和高速吹风机等产品。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
早在2024年,追觅科技就被曝启动造车业务,首款车型为增程式SUV,预计2027年量产上市。天眼查App显示,今年1月,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为俞浩,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技术服务、电池制造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与多数新势力从中低端市场切入不同,追觅选择了最具挑战的“超豪华”赛道。公司表示,其目标不是追随,而是以“中国品牌”的身份,重塑全球超豪华汽车市场的新秩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一选择被认为是高举高打的战略突破,也是追觅多年来在技术与渠道积累的自然延伸。
从技术层面看,追觅的跨界具备显著的可迁移优势。其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积累深厚,自主研发的20万转以上超高速马达已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智能清洁等产品线。该技术体系可服务于电动汽车的高性能电驱系统,尤其是大功率、高转速电机设计与管理经验,对打造超跑级动力总成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高速马达技术,追觅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此外,追觅在智能感知与AI算法方面同样表现突出。其视觉识别、场景建模、自主路径规划等技术已在服务机器人中实现商用,这些能力可用于高级别辅助驾驶系统(ADAS)及智能座舱交互体验的研发。公司迄今累计申请的6379项专利中,约45%为发明专利,多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
供应链与制造落地方面,追觅也已展开系统性布局。依托成熟的汽车生产制造产业链,将在电池系统、电控单元和智能驾驶芯片等关键环节与头部供应商达成深度协作。同时,追觅从整车制造领域引进了多名高管,涵盖研发、量产与品控等多个环节,初步形成“智能硬件敏捷开发+汽车级系统工程”的双重能力体系。
在团队建设方面,追觅汽车已组建近千人团队,并持续扩张中。团队成员既有来自智能硬件业务的研发骨干,也有来自传统整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形成了“智能+制造”的双重基因架构。这种复合型人才结构既保证了技术迁移与集成创新的效率,也能确保研发、量产和品控的专业度与稳定性。
追觅还计划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深度合作。在电池、电控、智能驾驶等关键环节,与头部供应商形成协同,确保在安全性、可靠性与效率上的领先。同时,追觅将通过自身在产品定义与智能体验上的优势,推动整车成为具备成长性与生命力的AI智能终端,结束“冰冷机器”的时代,开启超豪华汽车的智能交互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已初步建立覆盖全球100余国的6000家线下渠道和3000万用户群。这些资源可为高端汽车的品牌传播、体验交付与售后服务提供潜在支持,尤其是欧洲与亚太市场,有望成为其首批重点投放区域。这样成熟的全球营销与服务网络,也将为追觅汽车的国际化推广提供强有力支撑。
追觅科技的造车之路已然开启,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超豪华纯电产品,值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