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2020年问一个“懂车”的老司机:“哪种动力技术最靠谱?”
他大概率会脱口而出——油电混动技术。
油耗低、毛病少、保值率还高,城市通勤几乎找不到对手;
当时甚至有人说,它是“最接近终极形态的家用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从2015年到2020年这几年里,“双擎混动”几乎是一路爆火——
有些热门车型甚至得加价才能提车。
可现在呢?
让“油电混动技术”最悲哀的是:即便打败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这或许听上去有些夸张,但从销量数据来看,却再真实不过了。
譬如5年前,本田的“锐·混动”系列一年还能卖到二十多万辆;
丰田那边更是喊出目标,要把“双擎混动”的渗透率干到30%…
这两家当年在混动技术上的实力,可以说是任何品牌,都要避其锋芒。
可到了2024年,整个市场风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插电混动销量直接暴涨到了514万辆,不仅占据了混动市场的大多数,还已经稳稳坐上了“主角”的位置。
反观油电混动,不仅市场份额被迅速压缩,连“单独增长”的数据,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就拿最近一年的销量来看,排行榜前十已经看不到“双擎混动”的影子——
直到第19名,才终于出现了一个 RAV4荣放。
但问题是:这台车其实是“纯油+油混”合并统计的。
真要把“双擎”那部分单拎出来看,成绩恐怕非常难看。
再往后翻,像凯美瑞、卡罗拉锐放、锋兰达……也都是一样的情况:
“双擎”还在卖,但已经不再是舞台上的主角了。
更多时候,它只是被隐藏在车型销量里,成了那个“默默撑着”的幕后角色。
至于放眼全球市场,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理想。
不少人可能还以为,“双擎混动”在海外依旧所向披靡,靠省油省心继续横扫千军。
但实际上,从全球混动市场的占比来看,油混的份额也在下降。
以2024年全年为例,世界汽车销量达到9060万台,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11.4%,而插电混动达到6.3%;
至于混合动力的占比,只剩下5.9%,而且还在持续下降中。
而且要注意,这里所谓的混合动力,还包括48v 轻混这样的形式——只算油混,只会更加难看。
再看美国,虽然丰田还是混动领域的老大,但它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对手太弱”,而是“玩法变了”。
因为过去几年,像特斯拉、现代、起亚、甚至福特,都在砸钱布局电动平台,而不是继续搞油混技术升级。
谁还在搞双擎?几乎只有丰田自己还在坚持。
说白了,你以为是中国的区别对待+新能源补贴,导致了双擎混动的颓靡?
事实上看,全球市场也是一样,混动正在被时代所抛弃。
要说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很简单:
插电混动,不光是“省油的加强版”,而是彻底重构了混合动力的技术逻辑。
最直观的,就是电池变大了。
双擎混动的电池普遍在1.3kWh左右,最多只够低速短距离滑行——是省油,但非常有限。
而现在主流插混,电池容量普遍提升到了15kWh以上:
日常通勤完全可以纯电行驶,“市区的综合油耗”也做到1.11L,比双擎的4~5L省得多。
其次,是驱动逻辑更智能。
以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安iDD为代表的新一代插混架构,普遍采用以电为主、发动机辅助发电+直驱的混合驱动模式。
在城市拥堵、红绿灯频繁的路况下,发动机很少介入,驾驶体验几乎就是一台纯电车——
不仅安静,性能还很强,油混车根本没法比。
更别说在技术演进上,现在的增程车/插混车已经开始搞800v 架构、智驾了。
就这些能力,是双擎拼死努力,可能都够不着的维度。
说白了,不管论油耗、论体验、论智能化、论空间,现在的双擎混动都不占优了,甚至被插混压得死死的。
考虑到的这点,出现数据的大幅度逆转,也就不奇怪了。
说了这么多,倒不是否定双擎混动技术。
回顾历史,它确实曾在那个油价高企、技术真空的时代里,扮演过无可替代的角色:
靠着稳定成熟的技术架构,把家用车的油耗拉到了新的低点;
也让无数消费者第一次见识到“电机+发动机”的高效组合。
哪怕放在今天,它依旧是非常稳定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时代已经变了。
人们不再满足于“省油就好”,而是想要更强的电驱、更智能的体验、更长的纯电通勤能力……
而双擎却远远做不到这些,甚至“省油”都被甩在了身后。
考虑到这点,自然而然的就——打败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