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ric
来源:IPO魔女
8月29日,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金新能“)将在上交所进行IPO上会审核。公司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泰金新能拟募集资金总额为9.9亿元。
报告期内(2022年-2024年),泰金新能的母公司及合并财务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各期末均超84%,公司虽将高负债归因于合同负债金额较大,并强调其支付需求小,但合同负债依赖持续的新订单流入,若下游需求放缓可能放大资金链风险。
同时,2024年泰金新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至-4.7亿元,同比暴跌324%,显示出对预收款和采购支出节奏的高度敏感。报告期内,泰金新能的流动比率仅略高于短期偿债安全线,速动比率连续三年低于0.42倍,反映出短期偿债能力薄弱。
与此同时,受下游铜箔行业调整影响,泰金新能客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23年来自大型铜箔企业的订单占比为85.39%,而2024年中小客户订单占比升至75.98%,2025年1-7月中小客户订单占比仍达52.33%。新合作的中小客户可能带来回款和坏账的风险,例如,欣欣航天注册资本仅2亿元,却承接1.02亿元订单。
此外,专利纠纷也带来不小隐患,泰金新能与人科机械的纠纷涉及生箔一体机,双方和解协议仅有效期仅至2027年,且未提及后续如何规避侵权,可能存在二次侵权诉讼的风险。此外,2024年8月,泰金新能的7项专利被宣告无效,暴露出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泰金新能与帝洛森的W型网型钛基二氧化铅阳极的授权将于2025年到期,若未能续约,可能流失金川集团订单,但公司却未明确应对措施。
01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现金流波动明显
从业绩表现来看,报告期内,泰金新能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6.69亿元和21.94亿元,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7.78%,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63.71万元、1.38亿元和1.83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44.63%,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表面上反映出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似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高增长背后的负债压力不容忽视。报告期各期末,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96%、92.63%和85.27%,合并财务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35%、92.04%和84.86%。尽管公司将高负债率归因于“合同负债金额较大”,并强调这部分预收款“支付需求小”,未来随产品验收结转收入后负债率会下降,但需注意的是,合同负债本质是“未履约的收款义务”,其增长依赖于持续的新订单流入。如下游需求放缓导致新签合同减少,合同负债的“缓冲作用”将减弱,而前期为履约投入的采购、生产支出却具有刚性,高负债下的资金链风险可能被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剧烈波动进一步暴露了增长模式的脆弱性。2022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高于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和2.1亿元,但2024年现金流净额突然转为-4.7亿元,同比暴跌324%。这种从“净流入”到“大额净流出”的转变,与营收的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反差。
对此,泰金新能解释称,由于公司预收货款较多,2024年因新签设备合同定金及进度款减少7.17亿元,叠加前期扩张带来的原材料等耗用增长,导致公司2023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相应增加,公司于2024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2023年度增加1.96亿元,导致现金流净额转为-4.7亿元,凸显出其现金流对订单预收款和生产支出节奏的高度敏感。
同时,短期偿债能力的薄弱则加剧了财务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比率维持在1.03至1.07倍的较低水平,仅略高于“短期偿债安全线”;速动比率更是连续三年低于0.42倍,2024年为0.39倍,远低于1的行业合理值。这意味着剔除存货后,公司可即时变现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资产严重不足。尽管公司称“盈利能力提升将改善偿债能力”,但速动比率反映的是即时支付能力,与盈利增长的关联性较弱,若短期内遭遇债务集中到期或供应商催款,公司可能面临流动性紧张的困境。
02客户结构剧变,中小客户订单存回款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大型铜箔企业新签订的电解成套装备销售订单占比分别为78.3%、85.39%、24.02%。受下游电池企业压价及铜箔行业供应增加影响,铜箔企业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锂电铜箔加工费明显下滑。
2024年以来,锂电铜箔行业整体开工率较2021-2023年有所降低,企业扩产意愿减弱,另一方面,供需不均衡使得铜箔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下游企业新建扩产项目速度放缓。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积极拓展AI高频高速、极薄锂电铜箔等高性能铜箔领域的新建产能需求,同时开拓老旧设备改造、维修及境外市场。
同时,这种转型在客户结构上带来了显著变化,但其风险也随之凸显。2024年8月,公司与江苏欣欣航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欣欣航天)签订锂电池新材料项目(二期)设备买卖合同,合同不含税金额1.02亿元,合同约定采购阴极辊21台、表面处理机3台及1批溶铜系统等设备。此大额订单使公司2024年新签中小企业订单占比从2023年的14.61%大幅升至75.98%,客户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值得关注的是,欣欣航天注册资本仅2亿元,却承接了金额达1.02亿元的高端设备订单,其资金实力是否与项目规模相匹配令人存疑。
不仅如此,泰金新能对中小客户的依赖在进入2025年后仍在持续。2025年1-7月,下游中小企业订单占比仍达52.33%,其中主要贡献来源于中城财宏2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的首批设备订单,金额为1.61亿元(不含税)。
然而,中城财宏自身的资金实力与项目规模之间存在显著落差。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到的相关信息,中城财宏成立于2017年12月,注册资本虽达11.8亿元,但实缴资本仅3220万元(由中城新鸿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出资),该公司属小微企业。中城财宏计划总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高端铜箔项目(一期),针对该项目,泰金新能已于2024年11月中标,中标金额(含税)达8.29亿元。
尽管盱眙县政府信息显示该项目已于2024年9月开工,预计2025年8月设备进场、12月调试生产,主打产品包括AI高频高速、IC载板专用材料等高端铜箔产品,但中城财宏的实缴资本远低于投资总额,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中城财宏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按期支付泰金新能款项么?是否存在资金到位风险?泰金新能客户结构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变,这些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是否经过充分评估?同时,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大量承接中小企业订单是否会增加泰金新能的回款风险和坏账概率?
03专利纠纷隐患丛生,知识产权管理漏洞凸显
在专利纠纷方面,泰金新能与人科机械设备(陕西)有限公司(简称人科机械)的专利纠纷涉及生箔一体机的在线磨刷装置的传动结构装置及滑动结构,这两个装置分别承担带动磨刷清洁阴极辊、便于阴极辊拆装平移的关键功能。公司解释称该等装置为生箔一体机机架中的一小部分,不涉及生箔一体机的核心装置和环节,并且公司已围绕生箔一体机的结构、工艺、装置等方面申请并获授权了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6项,但未量化这些部件对生箔一体机整体稳定性、维护成本的具体影响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涉诉专利(如ZL202120777516.2)目前仍处于有效状态,且双方和解协议仅约束未来三年(至2027年)互不诉讼,公司未提及技术迭代中如何通过结构参数调整、工艺替代等具体路径规避专利边界,可能存在后续二次侵权诉讼的潜在风险。
此外,截至2025年8月21日,公司及子公司存在12项专利被自然人赵亚峰于2024年8月申请宣告无效,其中公司7项专利已被宣告无效,其中包括“一种大规格阴极辊及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2210528775.0)等涉及核心产品的专利。阴极辊作为生箔一体机的核心部件,公司仅以该专利为“低成本焊接工艺储备”为由淡化影响,但大量专利被无效是否反映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质量存在系统性风险?
同时,泰金新能与杭州帝洛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帝洛森)之间的专利纠纷涉及的产品为W型网型钛基二氧化铅阳极,该产品属于湿法冶金用钛阳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显著特征在于具有W型条纹状外观设计。公司此前与帝洛森签署的《授权书》涵盖了帝洛森就该型阳极所持有的全部相关专利。
目前,在公司所有湿法冶金钛阳极客户中,仅金川集团使用此类W型网状阳极产品。由于金川集团现有产线存在设计限制,变更已审定的原材料类型需要履行复杂的审批程序,且暂未有更高的技术需求,因此若2025年授权到期后帝洛森不再续约,公司将面临订单流失的风险。泰金新能表示该产品2024年在公司钛电极销售收入中占比为6.01%,但其未能明确说明如何应对这一潜在风险,仅以“客户暂未提出替代需求”为由淡化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