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市场2025年7月出现显著转折。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中国比亚迪公司在该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越美国特斯拉公司,市场份额实现反超。这一变化发生在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背景下,预示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ACEA数据显示,7月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9%,总量达到109万辆,创下15个月来最大涨幅。德国市场11.1%的增长抵消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市场的下滑。西班牙、波兰和奥地利分别录得17.1%、16.5%和31.6%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是本月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激增52%,纯电动汽车销量也增长39.1%,创今年1月以来最佳成绩。无需外接充电的传统混合动力车型仍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所有新能源车型合计占据新车注册量的59.8%,高于去年同期的51.1%。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7月在欧销量同比暴涨225.3%,达到13,503辆,市场份额为1.2%。这是比亚迪首次被纳入ACEA月度销售统计。相比之下,特斯拉销量同比下跌40.2%,至8,837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4%收缩至0.8%。这已是特斯拉连续第七个月市场份额萎缩。
特斯拉面临多方面挑战。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政治倾向与个人争议对品牌形象产生了影响。产品方面,车型老化导致竞争力下降,以及德国工厂因生产线调整造成的交付延迟,也影响了市场表现。马斯克在7月底的财报会议上表示,电动汽车制造商将面临“几个艰难的季度”。
尽管面临27%的欧盟进口关税,比亚迪凭借产品线和售价优势吸引了欧洲消费者。其在西班牙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倍,德国市场增长接近4倍。比亚迪近期还宣布其泰国工厂生产的电动车首次出口至欧洲市场,数量超过900辆,目的地包括英国、德国和比利时。
欧洲本土车企表现参差不齐。大众和雷诺的注册量分别同比增长11.6%和8.8%,但Stellantis集团销量下滑1.1%。大众集团凭借ID系列车型的强劲表现,在今年1-7月以13.3万辆的销量、78%的同比增幅,成为欧洲电动车销量榜首。
欧洲汽车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持续扰乱行业供应链,多家车企已发布盈利预警。行业对欧盟激进的环保目标也表示担忧。ACEA首席执行官联名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认为欧盟设定的到2035年实现新车100%零排放的目标“已不再可行”。
作为回应,欧盟委员会已将原定今年生效的更严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给予车企三年缓冲期。部分国家正试图通过恢复或延长补贴来刺激电动汽车需求。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传统制造商加速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而曾经的市场领导者特斯拉则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这一变化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可能进入新的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