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圈外人”宣布造车。
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该公司表示将持续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45%为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
追觅造车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2024年下半年,追觅就已经开始在人力市场上大肆招揽汽车人才;2025年1月,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空计划”)成立,这家公司就是追觅造车的主体,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通过多层持股结构实际控制星空计划80%股权。目前,星空计划仍在各大招聘平台上释放大量岗位,职责几乎涵盖汽车研、产、供、销、服等全链路。
在追觅之前,已有智米、石头等同类型公司涉及整车行业。这些公司的共同点是,它们大多在譬如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设备等领域有着一定的市占率和建树,但所属细分领域的增长空间已经极为有限,上述几家公司的体量和实力也很难和小米、华为这样的巨头相抗衡。被公认会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汽车,成为这些公司增加估值想象空间或增加营收的新载体。
目前,智米并未直接造车,但智米创始人、CEO苏峻同时兼任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在奇瑞-智米的合作中,智米更像鸿蒙智行中的华为,在产品定义、营销等多个方面为iCAR赋能。
石头造车的主体为极石汽车,首款产品极石01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代工,此前在国内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但近一年以来,极石汽车另辟蹊径,重点布局了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单月交付数据处于上升通道。
而追觅的造车似乎更加接近于实力雄厚的小米。
追觅宣布造车的声明中表示,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在追觅汽车公布的全员信中则写道:“我们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和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在部分媒体报道中称,追觅创始人俞浩的思路是“要找一个国外的超豪华汽车,做到 ‘形似神不似’,一眼看上去有那种气质和精神,但细节又有自己的想法,显得不那么抄袭。”。按照这个要求,星空计划找供应商改造出一批样车,基于已有车型平台重新设计造型、开发功能。第一批样车是用理想 L9 改造的 “宾利” 和 “库里南”,后面还有小米 SU7 改造的 “布加迪” 和 “法拉利” 等。
对于后来者,小米汽车无疑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和保时捷心有灵犀的SU7以及和法拉利心有灵犀的YU7均是现象级爆款产品,小米汽车持续扩充的产能直接没办法完全消化既有的订单;小米这种造型的心有灵犀市场成为舆论的热点,“自来水”式的流量让其它友商可望而不可及。
有小米这颗珠玉在前示范,从商业上来说,追觅采用类似的“形似神不似”也是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毕竟从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来看,并不是所有车企都具备独立设计一流产品的能力。
目前国内车企的造型设计几乎可以被划归为三个流派:其一自然是好的自主设计派,蔚来、吉利等车企一直坚持原创设计,造型几乎都得到了用户和业界的好评,打造P7+、P7之后的小鹏也有加入这一阵营的趋势;其二也是差的自主设计派,虽然坚持原创设计,但这一派中大部分产品并没有得到认可,部分设计甚至会被用丑来形容;第三个流派自然就是心有灵犀派,产品造型或和友商,或和经典车型等有着极为相似的气质,除了见怪不怪的保时捷、路虎外,诸如福特越野车、大众经典车,乃至理想的L系列,都是被心有灵犀的重灾区。
小米的成功,不仅仅让中国汽车行业看到了流量和粉丝的巨大推动力,也让“心有灵犀”的设计再次走到聚光灯之下,在内卷车市中,“心有灵犀”的设计能够带来更高成功概率,追觅必然不会是这一路线中的最后一个参与者。
追觅的入局还带来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已经极度内卷的中国汽车,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品牌?
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看来,车市淘汰赛后,中国可能只会留下5家车企。不少车企的高管都认为,在相当一部分玩家退场后,中国车市的内卷也会随之结束,活下来的企业们或许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但也有持相反观点者:在胜利者开始赢家通吃的情况下,参与者们会得到较好的收益,到了那个时候必然又会涌现出新一批玩家来瓜分蛋糕,车市永远难现稳定的赢者通吃。
近几年的车市竞争激烈,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车企掉队,不少人将小米入局视作“赛场关门”的标志性事件。但实际上,在小米之后,仍有不少新鲜力量在前赴后继加入这场残酷的比赛。
尽管已经没有10年前那样疯狂,但造车似乎仍对于不少“局外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就在追觅官宣造车的前3日,云界智能汽车(成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大股东为深圳康湖新能源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二股东为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另外四川华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创投资(广东)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20%。
实际上,除了小米、华为这样跨界明星外,创维、格力等家电企业也有整车制造的布局,海尔也时不时被传要入局造车。都说汽车行业已经开启了淘汰赛,但总有新的玩家在入局这个内卷的车市,威马、哪吒这样已经掉队的选手,也在通过各种手段重回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