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29页
《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发展研究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等联合发起,清华大学等多单位参与编制,聚焦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的定义、现状、痛点、建设关键及规划,核心涵盖五大维度内容。平台定义与功能方面,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是服务于智驾模型开发测试的数据、算力、算法综合服务平台,分企业级与行业级,行业级平台预期提供数据(汇聚传输、确权脱敏等)、算力(跨域汇聚、异构支持等)、算法(基础算法库、模型测试环境等)三大核心服务,以大算力GPU或专用AI芯片集群为硬件基础,助力智驾模型感知、决策等能力提升。发展现状上,国外以特斯拉、Waymo、英伟达为代表,特斯拉2024年底算力达100 EFLOPS(FP16),引领BEV等技术,Waymo依托谷歌用户网络构建高质量数据集,欧盟GAIA-X、Catena-X项目推动数据共享生态;国内智算中心建设活跃,整车企业(吉利、小鹏等)、互联网厂商(阿里、百度等)、政府及智能网联示范区均布局,国产AI芯片(华为昇腾等)快速发展,但除昇腾外规模化出货不足,AI框架以国外主流为主,国产MindSpore市占率低,且数据集开放程度低、共享机制不完善,AI人才缺口大(2030年需求600万,供应仅200万)。行业痛点包括数据端Corner Case数据占比不足5%、采集标注成本高、格式不统一,算力端国产卡占比低(自建算力中心中国产卡占比<10%),算法端端到端架构技术路径不清晰,平台建设需突破标准规范与国产生态。建设关键问题上,平台定位为“汽车行业AI关键要素流通依托服务机构”,建设必要性体现在机制(搭建行业协力平台)、规范(突破制度瓶颈)、数据(疏通资产交换)、算力(优化资源配置)、算法(提供共性服务)、生态(助力国产生态)六方面,建设难点涉及公信力技术能力(资源标准化、质检等)、基础资源保有(场景数据、国产算力等)、标准规范突破(互通性、确权定价等)及可持续运营。规划上采用“前期小规模集中试点+后期分布式增量建设”模式,短期(1-2年)整合车路云资源,搭建核心模块;中期(3-5年)扩展覆盖范围,优化运营机制;长期(5年以上)构建全国生态与商业化服务,推动数据资产化与国际化合作,逐步实现收支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