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之前帮我闺蜜选车那事儿,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哭笑不得。她当时看车的时候,眼睛就盯着外观和配置表,销售一忽悠说 “这台车动力足、空间大”,她坐进去感受了五分钟,觉得 “嗯,挺舒服”,当场就拍板订了。结果提车没俩月,天天跟我吐槽 “早知道当时多试试就好了”—— 方向盘回正的时候总有点偏,市区开着还行,一上高速噪音大得像开拖拉机,最离谱的是后排中间那个凸起,她爸妈坐后面腿都没地方放,每次全家出门都得抢两边的座位。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很多人买车跟买菜似的,试驾就跟走流程一样,销售让开哪儿就开哪儿,让踩两脚油门就踩两脚,根本没想过要主动去 “挑刺”。我之前自己换车的时候也差点踩坑,一开始看中一款轿跑,颜值是真高,坐进驾驶座感觉视野也还行,销售带着我在 4S 店附近的小路绕了一圈,我还觉得 “挺好挺好”。结果后来我自己要求开去附近的商圈停车场试试,才发现那车的转弯半径是真的大,停车场里倒个车得打三把方向,差点蹭到旁边的车,当时我就心里犯嘀咕:这要是天天在小区里停车,不得急死我?
还有个细节特别容易被忽略,就是座椅的舒适度。我有个同事,当时试驾的时候觉得座椅挺软和,没多想就买了。结果他每天要开四十分钟高速去上班,没俩礼拜就说腰受不了,后来不得不自己花钱加了个腰靠。你知道吗?其实试驾的时候,最好别只坐个三五分钟,哪怕多花十分钟,找段稍微颠簸点的路开一开,感受下座椅对腰部的支撑到底够不够,不然像他这样,买完车还得额外花钱补救,多不值当。
对了,还有车内的储物空间!我之前陪另一个朋友看车,她当时一门心思看中控屏够不够大、有没有全景天窗,压根没注意车门上的储物格。结果提车后发现,她的保温杯都放不进车门储物格,每次喝水都得把杯子放副驾座椅上,急刹车的时候杯子还会滚下来。你说这事儿,要是试驾的时候多摸两下、多看看,不就能避免了吗?
还有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车的隔音效果。很多人试驾的时候,要么开着音乐,要么跟销售聊着天,根本没注意到车外的噪音。我之前有次帮粉丝看车,特意把音乐关了,在国道上开了一段,发现那车的胎噪特别明显,时速超过 60 公里,风噪也开始往车里钻。后来我跟粉丝说这事儿,他还说 “销售当时说隔音很好啊”,你看,要是自己不亲耳听,光听销售说有啥用?
哦对了,还有仪表盘的显示!我之前试过一款车,仪表盘的字体特别小,而且白天阳光足的时候,屏幕还反光,根本看不清时速。当时我就想,这要是开高速的时候,还得眯着眼睛看速度,多危险啊。所以试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仪表盘的显示是否清晰,尤其是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别等买完车才发现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车的操控性。比如方向盘的轻重,有的车方向盘特别轻,女生开着可能觉得顺手,但男生可能觉得没手感;有的车方向盘又特别重,开久了胳膊会酸。还有油门和刹车的脚感,有的车油门特别灵敏,轻轻一点就窜出去,新手开着容易慌;有的车刹车又有点软,得踩深一点才有反应,这些都得在试驾的时候自己感受,别人说再多都没用。
我还见过有人因为没注意后备箱空间而后悔的。有个网友跟我吐槽,他当时买的是一款紧凑型 SUV,销售说后备箱空间够用,但他没实际放东西试试。结果有次他跟家人去自驾游,想放两个 28 寸的行李箱,再加上几个背包,发现根本塞不下,最后不得不把后排座椅放倒一半,才勉强装下。你说这要是早知道,当初就该选个后备箱大一点的车型了。
其实说来说去,试驾不是走个过场,而是要把车当成自己的 “未来伙伴”,多挑挑毛病,多找找不舒服的地方。毕竟车是要开好几年的,要是一开始就忽略了这些细节,等买完车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你身边有没有人买车的时候因为试驾不仔细而踩坑的?或者你自己试驾的时候有啥特别注意的点?评论区跟我聊聊呗,咱们一起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