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品牌形象的逐步提升以及市场策略的精准调整,大多数自主品牌厂商将目光聚焦在了利润更为可观的中高端车型领域。这一战略转型的背后,是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升级。
在这一向上突破的大趋势下,10万元以下车型的市场地位却逐渐边缘化。由于利润空间相对有限,汽车厂商在资源分配上自然会向中高端车型倾斜。这导致10万元以下车型在研发、生产、宣传等各个环节所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在线上营销日益重要的今天,这些车型几乎难以在社交媒体、汽车论坛等平台上听到它们的声音,存在感越来越低。
但事实上,10万元以下车型的市场需求并未消失,反而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20%左右。这一比例虽然相较于前些年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依然可观。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尤其是那些首次购车、预算有限或者对汽车功能需求较为基础的群体来说,10万元以下的“平民车型”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这些消费者可能更注重汽车的实用性、性价比以及后续的使用成本,而10万元以下车型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
10万元以下SUV销量榜单
在国内10万元以下SUV市场,主要的厂商包括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和埃安。这些厂商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的SUV车型,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通过性、大空间、低使用成本和灵活多用途的需求。2025年7月,10万元以下SUV车型销量6-10名:AION Y、零跑B10、长安CS55 PLUS、传祺GS3和睿蓝X3 PRO。
10万元以下SUV车型销量1-5名:博越L、元UP、缤越、银河星舰7 EM-i和长安X5 PLUS。位居榜首的吉利博越L,7月销量达到21046辆,今年推出的第四代博越L一经上市便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当月零售量过万辆的车型还包括有比亚迪元UP(月销12451辆)和吉利缤越(月销10005辆)。
消费者选择10万元以下SUV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SUV车型的通过性较强,能够适应多种路况,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SUV的大空间设计满足了家庭出行的需求,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郊游,都能提供充足的储物和乘坐空间。此外,低使用成本也是关键因素,包括低油耗、低维护成本以及相对较低的保费。最后,SUV的灵活多用途特性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既能作为城市代步工具,又能应对轻度越野和长途旅行。
总的来说,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是大势所趋,但10万元以下SUV市场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市场不仅是销量的稳定来源,也是品牌渗透和用户积累的基础。未来,汽车厂商应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平衡,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进一步提升10万元以下车型的产品力和竞争力。只有在高端化和基础市场之间找到平衡,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