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勾勒出一个复杂多维的企业形象。理想在保持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的同时,也面临着销量增速放缓、纯电转型的挑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财报数据中,理想汽车该季度交付新车111074辆,同比微增2.3%,环比增长19.6%,继续占据20万元以上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榜首,市场份额达到13.4%。然而,季度营收为302亿元,环比下降4.5%,虽然环比增长16.7%,但这一数据仍显示出增长动能的放缓。汽车销售额同样呈现类似趋势,同比下降4.7%,环比增长17.0%。
尽管如此,理想的盈利能力依旧强劲,净利润达到11亿元,环比激增近70%,连续十一个季度保持盈利。经营利润更是翻倍至8.27亿元,表明其主营业务依然稳固。理想的汽车毛利率保持在19.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尽管环比略微下滑0.4个百分点,但在新势力车企中仍处于领先位置。
现金储备方面,理想汽车截至二季度末达到1069亿元,为长期的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季自由现金流净流出约38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响应国家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调整营运资金策略所致。理想预计四季度现金流将得到改善。
在战略转型方面,理想汽车正经历从增程式向纯电动的转变。L系列车型作为当前的销量支柱,上半年完成了全系智能升级,但受销售服务体系调整和市场因素的影响,6月以来销量出现波动。纯电车型方面,理想MEGA Home月销量稳定在3000台左右,而理想i8自8月20日开启交付后,用户反馈积极,公司预计到9月底累计交付将超8000台。
面对市场挑战,理想在8月份对销售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变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模式,并增设“销服运营”和“市场营销”两个部门。这一调整旨在满足一线专家的需求,包括获得有竞争力的收入、有成长空间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理想将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北方区域聚焦增程车型推广,南方区域侧重纯电车型。
在技术研发方面,理想并未因增速放缓而选择收缩,反而加大对AI与核心技术的投入,全年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预计超过60亿元。目前,理想自研芯片项目已成功流片并回片,正在进行车载测试,预计明年将部署在旗舰车型上。软件层面,理想自主研发的VLA司机大模型已随理想i8交付用户,公司对其技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通往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路径。
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理想已建成中国车企规模最大的补能体系,包括超过3100座自建超充站和超过1.7万根充电桩。其中,高速超充站超过1000座,覆盖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城市超充站超过2100座,覆盖260座城市。
理想汽车明确了三阶段发展战略,2025-2027年为第二阶段,销售市场从国内扩展为“国内+海外”,产品变为“增程+纯电”。海外方面,理想已建立德国和美国研发中心,开始搭建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并将2026年新上市的产品提前考虑满足海外法律法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理想汽车计划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并减少SKU数量,回归爆品逻辑,每款车将一个配置打造到极致,为用户提供最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这一转变标志着理想产品策略的重要调整。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展现了一个在转型关键期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面临销量增速放缓和纯电转型的挑战,但理想汽车依然保持着健康的盈利能力和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在自研芯片、智能驾驶、超充网络等领域的投入逐渐进入收获期,理想能否成功实现从增程到纯电的战略转型,将决定其未来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