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James Peng ) ,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谷歌就职七年,现任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2016年12月与楼天城在美国硅谷共同创办L4级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
凌晨一两点,深圳街头依然有小马智行的无人车在穿梭,它们正逐渐成为这座科技之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夏天,在广州和深圳晚高峰的车流中,贴有小马智行标识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如穿梭,无人操控的方向盘丝滑转动。这一切的背后,是创始人彭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8月底,小马智行在深圳宣布:第七代无人驾驶出租车已量产下线200余台,年底车队规模将突破千辆,并在北上广深陆续投运。与此同时,公司二季度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化进展。
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的交锋引发全球关注。时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的彭军深刻感受到AI技术的巨大潜力。
他开始思考:“驾驶工作非常乏味与重复性很高,能不能通过AI将人类解放出来?” 怀着这个想法,彭军与楼天城共同创建了小马智行,专注于开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至2021年,是小马智行最艰难的五年。技术虽在缓步前进,却没有外界可见的进展。
小马智行明确区分了L4级自动驾驶与L2辅助驾驶的本质差异:前者是“自主智能体”,输入目的地后无需人类接管;后者是“协作用具”,需人类主导驾驶。
为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小马智行搭建了两大核心技术:世界模型和远程协助系统。世界模型通过虚拟世界仿真模拟真实场景,生成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困难场景。
这套系统每周完成超100亿英里的虚拟仿真里程,使系统安全性比普通人类提升10倍。远程协助系统则能在车辆遇到封路等特殊场景时,自主发起协助请求。
小马智行与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合作研发的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款全车规级产品支持60万公里运营里程,成本大幅下降。
最引人注目的是,自动驾驶套件成本比上一代下降了70%。核心成本是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其中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了68%。
新方案不仅具备平台化设计,可快速适配多种车型,还构建了包含超20项安全冗余、超1000项检测设计及多重降级策略的冗余架构。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亮眼:总营收环比增长53.5%,同比增长75.9%。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157.8%。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了超过300%的大幅增长。这些数字表明,小马智行的技术投入正逐步转化为市场回报。
小马智行已构建起国内最广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网络,运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公司还是唯一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同步运营的企业。
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资本寒冬。2020年前后,很多L4自动驾驶企业纷纷转向了L2领域。
相比L4较长的回报周期,渐进式路线在各阶段可以实现商业价值,推动辅助驾驶逐步迭代至高级别驾驶。尽管面临经营压力,但彭军等公司管理层始终没有动摇。
彭军认为,虽然乘用车L2+业务商业化速度最快,但是天花板偏低,后劲欠佳。相比之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天花板足够高,技术较难但实现后价值巨大。
小马智行正在加速国际化布局,将中国经验推向全球。在阿联酋迪拜,无人驾驶车辆已启动道路测试。
在韩国首尔,车辆于2024年落地后,当前已进入核心商圈江南区开展测试与运营。在欧洲卢森堡,研发中心同步启动,车辆测试运营工作有序推进。
小马智行高管表示希望通过跟整车厂商的合作,使得自动驾驶整车的成本得到进一步下降,帮助公司早日实现盈亏平衡。
到2025年年底,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远程协助与车辆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30,这意味着一名远程工作人员就可以监控3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不仅在北上广深,小马智行的无人车还将驶向迪拜、首尔、卢森堡。
他们的目标不再只是技术演示,而是打造大家喜欢、想用、好用的出行服务,拉高人们的期待值,打造新的爆款出行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