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中国汽车圈,一场由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引发的口水战成为业界焦点。他虽未点名,但言论直指“车圈恒大”,暗指某企业高速扩张背后潜藏巨大财务风险。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迅速在微博作出回应,坚决否认比亚迪存在类似问题,并强调中国主流车企的财务状况普遍优于国外同行。
随着双方上半年财报的公布,这场口水战有了更具体的数据支撑。比亚迪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712.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至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比亚迪不仅在规模上持续扩大,盈利能力也稳步提升,展现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者的强劲实力。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7%,海外市场出口量更是同比大增1.3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318.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4.52%,显示出公司强大的“造血”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充足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的财报则显得较为保守。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923.35亿元,同比增长仅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0.21%至63.37亿元。长城汽车解释称,这是由于公司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渠道模式,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和品牌提升投入所致,表明其正以短期利润为代价,换取长期的市场布局和品牌转型。
然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却十分亮眼。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3.64%,显示出其在智能新能源赛道上的投入已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销量。哈弗品牌依然是销量的基石,坦克品牌保持了在越野SUV细分市场的强势地位,而魏牌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也取得显著进展。
针对魏建军早前的言论,比亚迪的财务数据给出了直接回应。尽管负债总额有所增加,但总资产的增长幅度更大,导致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74.64%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1.08%。这一变化表明,比亚迪的财务杠杆水平正在优化,整体财务结构趋向稳健,其偿债能力并未因负债规模的扩大而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长城汽车也在用实际行动回应市场的质疑。欧拉品牌的战略转型尤为关键,其目标用户群体从单纯的女性用户扩展到更广泛的青年群体,包括单身人士和年轻家庭。同时,欧拉品牌即将推出首款纯电SUV,标志着长城汽车正式在主流纯电SUV市场发起进攻。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转型,长城汽车还在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高管之间的公开评论和口水战往往被视为品牌攻防的一部分。长城与比亚迪的交锋,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导航”作用,双方的批评都精准地指出了对方需要改进的领域,并促使对方用实际行动和数据作出回应。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新变量,如价格战和行业“反内卷”呼声高涨,以及供应链关系重塑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这些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