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无忌!
昨天去修车时,师傅跟我聊了件事,把我给惊呆了。
他说现在街上跑的摩托车中,有三台是本田的,这个小日本的摩托车真是太厉害了!
我听了不服,心想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怎么连摩托车都比不过小日本?
回家后我开始查,越查越气。去年,本田摩托车销量达到了1940万台,全球每卖出三辆摩托车就有一台是本田的。
更夸张的是,自1948年起,本田的摩托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5亿台!天哪,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咱们先来算一笔账。本田去年仅摩托车一项就赚了177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高达18.3%。
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卖100块钱的车,本田赚18块3!这比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还要高。
要知道,本田卖汽车的利润率才1.7%,摩托车利润直接翻了10倍,简直比印钞机还要赚钱!
我就纳闷了,这本田摩托车到底有啥秘诀?
说起本田宗一郎,这位老大哥真的是个狠角色。他1906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个铁匠。15岁时他就跑去东京打工,在汽修厂当学徒。
虽然他学历不高,但这手艺真是扎实得不行。老板看他机灵,就资助他回老家开修理厂。
关键时刻,二战刚结束的时候,日本被炸得一片狼藉,汽油价格也飞涨,普通人出门只能骑自行车。
但日本地形山多,骑车费力不说,拉东西根本不现实。此时,本田宗一郎突然有了个灵感:我把小发电机改装一下,装到自行车上不就行了?
这招一出,市场反应超乎想象,供不应求。本田宗一郎也不含糊,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50毫升的小发动机,专门为自行车提供动力。
这就是本田摩托车的雏形,也是首个贴上“Honda”商标的产品。
1948年,本田公司正式成立,1949年便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Dream D-Type。现在看这车有点土,但当时绝对是高科技的代表。
更牛的是,从一开始,本田就不止想在日本市场立足,而是把眼光瞄准了全球。
进入50年代,本田的速度简直飞起来。Dream E、Cub F、超级幼兽一款接一款,更新换代非常迅猛。
最厉害的还要属Super Cub C100,从1958年开始生产,到现在依然在生产,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亿台。
什么概念?这一款车的销量就等于好多品牌加起来的总和。
我爸那代人一定记得嘉陵70,那个车满大街跑。
那车的原型就是本田的BENLY CD50,质量好得简直没话说。
“闻到汽油味就能跑”这句广告语,形象地体现了本田技术的可靠性。
那时国产摩托车常常出问题,但只要有了本田的血统,买的时候几乎可以闭眼。
本田能够走到今天,绝对有几招绝技。
第一招:对技术的狂热。
本田宗一郎为公司定下了一个规矩,老板必须懂技术。他自己就是个技术狂,天天泡在车间里亲自调试发动机。
本田的发动机技术确实非常强大,从125cc的小踏板到1800cc的大排量,每款车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VTEC技术,既省油又有劲,技术含量高得没话说。
第二招:全球化战略。
1963年,本田就跑去比利时建厂,现在全球有23个国家,37个工厂,年产能高达2000多万台。
本田的本土化策略也特别成功:东南亚卖省油的Super Cub,印度卖适合当地的踏板车,北美卖豪华旅行车。
他们清楚每个地方的需求,随时调整战略。
第三招:通过参加比赛打响名声。
本田早早就明白,要想卖得好,必须先在市场上赢得口碑。所以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摩托车赛事,从曼岛TT到MotoGP,比赛哪里有,本田的身影就在哪里。
赛道上的胜利,转化为市场上的热销,简直是个神操作。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咱们中国的摩托车没法超过本田?
实话实说,虽然咱们是摩托车生产大国,但在技术和品牌价值上还是差了一点。
像春风、钱江、宗申这些品牌,在国内还可以凑合,但一到国际市场,底气明显不足。
质量控制、发动机技术、全球化布局这些方面,咱们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不过,也不必太悲观。
电动摩托车这条新赛道,咱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前列。
雅迪、爱玛、台铃这些品牌,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不比国外差了。
我前些天骑了台小牛的电动车,感觉加速不输燃油车,续航也有200多公里,智能化更是甩传统摩托车几条街。
电动化的浪潮已经来了,而本田等传统巨头的反应其实并不快,这就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机会。
当然,想要真正挑战本田,光有电动化还不够,品质控制、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这些硬实力,必须扎扎实实地提升。
全球摩托车市场还在增长,去年销量达6180万台,同比增长2.7%。
尤其是东南亚、南美和非洲这些地区,需求巨大。
如果中国品牌能抓住这个机会,完全有可能在某些细分市场取得突破。
说到底,本田能够卖出5亿台摩托车,靠的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
这样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咱们中国企业如果想赶超本田,也得有这种长期主义的心态。
我坚信,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品牌肯定能够在摩托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毕竟,咱们在汽车领域已经证明了实力,摩托车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最后,我想说:虽然本田是日本品牌,但他们的成功经验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技术创新、品质管控、全球化战略,这些都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中国摩托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独领风骚,那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