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最后一周,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出炉,小米汽车以1.19万辆的周销量成绩,仅次于零跑汽车,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二位。这一数字创造了小米汽车自交付以来的最好周度表现,要知道在几个月前,小米汽车还因产能不足和交付延迟被推上风口浪尖。只不过小米汽车这次取得优异成绩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小米汽车周交付量创造历史
回顾小米汽车的销量攀升过程,可谓是一场逆袭之旅。2025年1月初,小米SU7曾创下单周锁单量1.2万台的历史记录,但随后几周出现下滑,一度降至7500台。经过几个月的产能爬坡和市场深耕,小米汽车在7月淡季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单周订单突破9000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在8月份的最后一周,小米汽车更是以1.19万辆的成绩跃居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小米汽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首款SUV车型YU7的惊人市场表现。YU7在6月底上市后,创下了“3分钟大定突破20万,1小时逼近29万”的行业纪录。这样惊人的订单量,甚至让小米汽车面临着“幸福的烦恼”,那就是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周期被拉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汽车在7月、8月的周销量并不尽人意,和订单量形成鲜明的对比。
值得庆幸的是在8月份的最后一周,小米汽车周销量起来,1.19万台的周销量,仅次于零跑汽车,比鸿蒙智行的1.17万台还要多出200台。
二、奇怪现象出现了,小米销量增长却引发对鸿蒙的调侃
当小米汽车周销量高达1.19万台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小米汽车销量攀升后,不少人开始调侃鸿蒙智行,给出了“一米穿5界”的调侃说法。要知道小米汽车销量高低和鸿蒙智行并无直接关系,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鸿蒙智行如此调侃呢?我认为这种现象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小米汽车和华为鸿蒙智行在很多用户心中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两者都是从消费电子领域跨界到汽车行业的代表,拥有大量忠实粉丝。现在小米汽车在周销量上赶超华为鸿蒙智行,很多用户自然会拿二者进行比较、调侃。
第二是问界M8发布后,鸿蒙智行周销量一直比小米汽车高,这让很多小米粉丝很郁闷。这次小米汽车周销量赶超鸿蒙智行,让部分小米粉丝感到振奋,进而开始攻击或调侃鸿蒙智行。
三、调侃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品牌情感认同
这种调侃现象背后,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认同。华为和小米在手机时代就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群体,这种品牌忠诚度自然延续到了汽车领域。
事实上,鸿蒙智行自身也确实遇到过一些争议。2025年3月,鸿蒙智行曾悬赏500万元打击“黑公关”,称其从2024年5月开始就遭到有组织的恶意攻击。同时,鸿蒙智行的一些营销方式也曾引发讨论。有人觉得余承东“遥遥领先”的说法过于高调,建议“少整山海经式营销”。
由此可见,品牌情感认同已经从数码圈进入了汽车圈,这种现象在华为、小米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写在最后
虽然小米汽车在8月最后一周取得了显著的销量成绩,但它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产能问题仍然是小米汽车最大的瓶颈。此外,小米汽车还需要应对用户信任的考验。此前YU7在赛道测试中刹车盘起火的事件曾引发争议,虽然官方解释是极端情况下的正常现象,但仍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比亚迪等对手也在加速智能化转型,小米汽车需要持续扩大差异化优势,才能在长期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当然了,随着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投产,那些等待YU7的消费者有望提前提车,小米汽车产能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而华为鸿蒙智行则继续深耕用户服务,其全国超过600家用户中心中,有200多家提供“星夜服务”。因此两家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的竞争,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