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日系车企巨头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和其他跨国车企一样,日系车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巨浪中,日系车企进入蛰伏期,要学会新的游泳方式。】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汽车行业变化太快,即使是跨国车企巨头,当下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丰田汽车的净利润达到2358.86亿人民币,反观国内包括比亚迪、上汽、吉利在内的18家上市车企在2024年全年的净利润加在一起都不到900亿元。但是,仅过去几个月,情况又发生一些变化。
根据最近披露的财报来看,丰田、本田和日产这三家日系车企的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还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凭借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都构成了日系品牌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而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14%。
作为日系车企的领头羊以及全球最大的车企,丰田在2025财年第一财季(4-6月)的全球销售额微增3.5%至12.25万亿日元,但期内营业利润下降10.9%,税前利润下降33.1%,归母净利润下降36.9%至8413亿日元。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虽然丰田汽车时隔三年再度刷新上半年销量最高纪录,达到554.49万辆,但是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让丰田的这份财报失分不少。因此,丰田大幅下调了全年的利润预期,虽然其依然维持之前所做的全年1120万辆的销量的目标,但是将全年经营利润从3.8万亿日元下调至3.2万亿日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调44%至2.66万亿日元。
本田汽车2025财年第一财季(2025年4至6月)财报同样不容乐观。在整个季度内,本田净利润同比暴跌50.2%至1966.7亿日元,营业利润下滑49.6%。
日产汽车的情况也不妙。在2025财年第一财季(2025年4月-6月)营收同比下滑9.7%至27069亿日元;净利润上直接出现了1157亿日元的亏损,而去年同期还有286亿日元的净利润,这也是日产汽车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日产汽车在美库存周转一度长达100天,为此日产不得不提供高额折扣来清库存,并且关闭了7家工厂,削减了多达250万辆的产能。由此带来的还有日产全球范围内多达2万人的裁员,占其员工总人数的15%。
导致日本三大车企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上调的关税。受美国政府的关税影响,包括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内的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在2025财年的营业利润将减少大约2.67万亿日元,相当于上一财年营业利润的三成多,可谓损失惨重。丰田甚至一度预警,美国关税将导致全年营业利润缩水1.4万亿日元,等同于每日损失38亿日元。
在关税重创下,整车首当其冲。原本进入美国市场仅需2.5%的整车进口关税自今年4月3日起被大幅上调至27.5%,这对日系车企乃至整个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2024年日本出口137万辆汽车到美国,价值约6万亿日元。关税大幅上调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4月至6月对美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
后来虽然经过日本政府的紧急磋商并作出重大让步,但是妥协之后的日本对美国的整车出口关税依然还有15%,相比于之前的2.5%大幅上涨。以本田为例,新关税后其单车成本增加超过3000亿美元,而本田40%在美国销售的车辆需要进口。要想规避关税,只有在美国设厂。但是,投资一家整车厂成本非常高,当前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企,在美国设厂投产全系车型并不明智。对于像美国这样竞争非常充分的市场,厂家也难以把关税完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因此车企将不得不承担大部分关税带来的影响。
除此以外,美国提高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对于日系车企和整个日本经济影响也不小。2024年,日本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值达到1.2万亿日元,这使得关税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就会直接损失120亿日元。而在美国的日系车企,不仅依赖日本本土的零部件,其他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而来的零部件情况也同样遭受关税的冲击。有数据显示,丰田因零部件关税,仅4-6月损失4500亿日元。更不要说今年像钢铁、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弱势美元导致的日元相对走强,都在不断蚕食日系车企的利润。
在中国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只有9.6%,相比于去年同期出现了2.4个百分点的大幅下滑。具体来看,日产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27.95万辆,同比下降17.6%。如果没有N7这款车在年中拉抬一下声势,日产在华的处境将更加艰难;本田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1.52万辆,同比下降24.2%,情况同样不太乐观;反倒是丰田,在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83.77万辆,同比逆势增长6.8%,成为日系车企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品牌。
在日系传统的优势市场——东盟汽车市场,日系品牌表现也是一落千丈。在泰国市场,得益于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1年的2.4%快速攀升至12.8%,包括比亚迪、上汽MG、长安在内的中国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而日系品牌的市占率从之前的85.6%快速下滑至76.5%。在印尼市场,同样也是受到电动车的助力,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增长到2024年的6.4%,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0.4%。而相应的,日系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76%滑落到2025年上半年的71%。
在俄罗斯市场,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日系车企不得不和其他跨国车企一样大规模退出俄罗斯市场,在俄罗斯当地的整车组装业务基本都已经关停,只保留了代表处以及部分平行进口的业务。而中国品牌汽车,今年上半年在俄罗斯的销量约为34万辆,占俄罗斯市场57%左右的份额。
此外,在欧盟、中东和澳新这些传统日系品牌都有布局的市场,中国品牌汽车同样表现不俗。在欧盟市场,中国的纯电动车型和混动车型被当体媒体广泛报道;而在澳新和中东市场,中国的燃油车车型正以更高的性价比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品质逐步打动当地消费者的心。
点评
日系车企集体处于低谷,除了丰田、本田和日产之外,日本其他车企的营业利润也持续下滑,日本整个汽车行业利润在2025财年将可能经历六年来的首次下降,预计缩水6.8%。无论是美国关税以及中国汽车崛起等外部因素影响,还是日系车企自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缓慢等内因,都意味着日系车过往在全球车市的版图面临被重构的风险。当务之急,进入蛰伏期的日系车企,亟需透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整体业务的翻转。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狮跑车307成功克服燃油问题亲历
下一篇:天津10GWh工厂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