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时针拨过8月,不但代表着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更是各整车集团,各个汽车品牌乃至全行业,将告别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淡季,进入到年末冲刺的最关键时期。
就在本周一,一汽集团公布了其上月的销量数据,以及今年截至目前的总体数据:
实现销售整车27.78万辆,同比增长3.7%;生产整车25.70万辆。
自主品牌销量7.7万辆,同比增长15.3%;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3.48万辆,同比增长66.9%;合资品牌销量突破20万辆。
1-8月中国一汽累计销量突破208.13万辆,同比增长5.5%。
单就这些数据而言,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乐观的结论——
在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大形势下,中国一汽集团以产销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回应了外界的期待。
销量结构优化:自主板块不断走强
细论8月一汽集团的销量数据,其中最令人振奋的亮点无疑是自主品牌的持续性增长,尤其是新能源产品层面的爆发式增长。
一汽奔腾单月销量达到了1.59万辆,同比增长49.5%。其中新能源车型14528辆,占比超91%,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2.4%。
红旗品牌的8月销量为超过4万,同比增长约3.5%。新能源产品的增势也一样喜人,同比增长达到了23.6%规模,占比接近44%。尽管这个数据仍低于当月56.7%的新能源产品市渗率,但比之一汽集团去年同期可谓天差地别。
考虑到公社主要立足于小型乘用车市场,所以这里就不把解放品牌计算在内了。而如果将奔腾与红旗品牌打统账计算,目前两个品牌8月合计超过5.45万的整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已达到近2.4万规模,比例超过44%。
尽管该数值较之当月56.7%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仍然偏低,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已经有了质的增长。而相信红旗品牌今年后续在天工系列上的继续发力,有望在年内实现自主板块新能源比例过半的目标。
合资品牌精耕:本土化创新深化市场根基
对于奉行两条腿战略的一汽集团而言,自主品牌的成长固然喜人,但合资板块也一样重要。8月,一汽合资品牌以超20万辆的销量,继续支撑起集团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基本盘。
当前,一汽旗下合资品牌的发展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
首先是一汽-大众,其8月实现了整车13.58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4.2%。其中大众品牌超过7.9万辆同比增长1.9%,奥迪品牌接近4.58万辆,而捷达品牌整体销量超过1.1万。
大众品牌通过产品焕新持续引领市场。在8月刚刚完成换代的全新揽境,被靳准匹配多人口家庭需求。而率先解决“燃油如何智能化”问题的新迈腾车型,在获“五星+4G”双安全认证的同时,也率先开启了国内小型乘用车市场安全性的“军备竞赛”。其作为当前“卷价值”模式的重要一环,正将行业此前极致的内卷引导向良性积极的层面。
整个8月,一汽-大众旗下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点,捷达、大众中国以及成都地方政府三方联合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以及一汽奥迪推出最新的Q6L e-tron家族系列车型。前者无疑是开创了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全新范式,为捷达品牌谋得了区域性发展的重大助力。而后者则代表国际豪华品牌如何将新能源与豪华车相结合的最新答案。
一汽集团合资板块的另一臂膀一汽丰田,其8月的整车销量为略多于7万辆规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汽丰田1~8月的销量合计接近51.6万辆规模,比去年同周期增长达11%。其明确无误地显示出了这一合资品牌稳定而且持续的生命力。
在具体业务上,8月一汽丰田的重点仍旧是着力供应链的优化。其在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品牌专属前置仓已成功启用,成为海南首家自建仓储的车企,将物流效率转化为区域市场竞争力。此种精细化运营模式,在存量竞争时代越发凸显价值。
8月20日,在汽笛长鸣中,“长春-满洲里-欧洲”中欧班列满载一汽旗下各品牌的汽车零部件,驶向欧洲。这不仅是集团落实国际化战略的标志性事件,更开创高效稳定的亚欧供应链新通道。
此外,也是在这个8月的下旬,一汽奔腾T90在缅甸的SKD项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首批48辆本地装配车辆的交付。
现阶段,各主机厂、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陷入存量竞争问题,而出海无疑是最有效的破局路径之一。而除了整车出口外,本地化布局也成为当前全球贸易逐渐趋向封闭大环境下,实现出海落地的最有效路径。
9月伊始,随着红旗CA7601J阅车驶下金水桥开上长安街之际,无论一汽红旗品牌亦或是其所属的一汽集团本身,也再一次立于中国汽车行业舞台正中央的聚光灯之下。
为世人所瞩目者,也肩负着当为世人表率的责任。一汽集团肩负的这个担子堪称沉重,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其保持充分的信心。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今年以来的良好表现,更因为它叫——中国第一汽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