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Q4能否实现盈利”这一关乎蔚来未来走向的关键问题,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直言:“如果第四季度交付15万辆车仍无法盈利,那说明我们在管理或战略上存在严重问题。”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蔚来迫切需要在关键节点证明自身竞争力,即便单季盈利并非终点,却是当下必须跨越的门槛。
9月3日,蔚来在上海举办闭门沟通会,次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汽车业务毛利率回升至10.3%,交付量环比增长71.2%,净亏损虽仍存缺口,但已呈现收窄趋势。资本市场以小幅上涨回应财报,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用12个月时间,从一季度亏损60亿的困境中走出,实现四季度盈利目标。李斌将这一目标拆解为四个核心支点:季度交付15万辆、毛利率提升至16%-17%、研发费用控制在20亿以内、销售管理费用占比低于销售额的10%。
实现季度交付15万辆的目标,产能是首要保障。李斌透露,到今年12月,全供应链产能将达5.6万辆,其中乐道品牌2.5万辆,蔚来品牌2.5万辆,萤火虫品牌6000辆。这一布局旨在支撑平均每月5万辆的交付需求。在毛利率方面,二季度非汽车业务毛利率达8%,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向迈凯伦等企业输出技术服务带来的收入。不过,李斌坦言这部分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但强调四季度非汽车业务毛利“肯定可以转正”。
换电业务作为非汽车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利路径仍需时间。李斌介绍,一个换电站日均需完成60单服务才能实现盈利,目前仅有20%的换电站达到这一水平,整体日均服务量约30单,距离全面盈利仍有差距。在研发费用上,蔚来通过推行CBU机制,优化项目优先级和ROI(投资回报率),将季度研发费用从30亿压缩至20亿,同时保持产出效率。当被问及NIO手机是否会持续迭代时,李斌笑称“以后有钱再搞吧”。
在闭门沟通会上,李斌多次强调企业经营的本质。他提到,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是平衡坚持与改变:“不能别人一说就变,也不能过于执念什么都不变,这是CEO一生要修炼的课题。”对于蔚来,他总结了“两个坚持”和“两个改变”。技术路线上,蔚来将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纯电方案。李斌分享了一个观察:在珠峰大本营,增程式车企也在建设充电桩,甚至比蔚来更靠近核心区域,这反映出充电设施的可用性正在提升。他透露,蔚来今年通过为其他车企维护充电桩获得了可观收入。数据还显示,全新ES8的预订用户中,80%的新增用户曾是增程车或燃油车车主,这进一步印证了纯电技术路线的市场潜力。
产品规划方面,蔚来早期通过合资公司探索市场,如长安蔚来(现阿维塔)和广汽蔚来(现合创),但后来认识到合资模式效率较低,于是转向自主运营,推出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尽管三个品牌同时投入导致财务压力增大,但李斌选择坚持,直到协同效应显现。2026年,蔚来品牌将推出ES9和ES7两款大SUV,乐道品牌则计划推出L80。李斌明确表示,大车周期将延续,因为大车在政策优惠相同的情况下毛利更高,且能更好体现技术优势。
在产品定义上,蔚来开始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李斌举例称,过去用户呼吁单电机版本,蔚来便在L90和L60上采用;用户喜欢“冰箱彩电大沙发”,蔚来也积极跟进。他坦言:“用户需要、喜欢、选择,这是最重要的。”这种转变被视为一种成长,而非妥协。组织能力方面,李斌以乐道L60为例,指出该车型通过组织提效实现了销量回升。今年5月,乐道L60的营销团队人数较4月减少40%,但销量增长40%,验证了组织优化对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谈及任命沈斐管理乐道品牌,李斌首次公开原因:“乐道面向家庭用户,需要建立从品牌传播到销售服务的完整高效体系。沈斐在体系能力建设上非常强,且方向坚定、执行细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上一篇:奇瑞汽车IPO获批 募资或超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