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比亚迪新车交付的新闻,点开一看居然藏着个大惊喜 —— 地平线那台征程 6 芯片,居然真的量产装车了!你别说,之前听业内朋友聊起这芯片,说算力能怼过特斯拉 FSD 两倍,我还以为得等个一年半载,没想到这就落地了,真心快得有点超出预期。
我记得第一次听说征程 6 是去年发布会,当时余凯博士说要做 “全阶智驾的计算方案”,我还琢磨着这话是不是有点太满。结果今年二月就跟着比亚迪的 “天神之眼” 一起交付了,这效率是真可以。而且你知道不?它不光是一款芯片,还分了好几个版本,什么 6B、6M、6P 的,听着跟手机型号似的。其中最猛的 6P,算力据说能到 560TOPS,之前查特斯拉 FSD 的资料,好像也就两百多 TOPS,这一下就翻了倍,说真的,咱国产芯片能做到这份上,心里还挺提气的。
不过刚开始我还犯了个迷糊,以为算力高就啥都能干。后来跟懂行的哥们唠,才明白这里面门道多着呢。征程 6P 不光算力强,还把 CPU、BPU 这些东西揉一块儿了,说是 “四芯合一”,单颗芯片就能管感知、决策、控制一整套活儿。就像咱们手机又能打电话又能拍照还能导航似的,不用再外接一堆模块,这样车里面的空间也能省不少,成本估计也能降点。
说到成本,我想起之前看车企财报,好多都在吐槽芯片贵。征程 6 好像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优化,比如那个 6B 版本,说是要做 “性价比之王”,还跟索尼合作搞了个 1700 万像素的前视方案,能看得更远更清楚。像博世、电装这些国际 Tier1 都有意向合作,说明这东西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光靠参数好看。
不过有一说一,特斯拉 FSD 也不是吃素的。之前看测试报告,它在北美积累了二十亿公里的数据,云端算力也吓人。但到了中国就有点水土不服,什么公交专用道识别不了,路口接管次数比国产车型多两倍多。反观征程 6,一上来就跟上汽、大众、理想这么多车企合作,光首批就有十家,而且今年就能交付,明年预计超十款车型量产。这本地化的速度,特斯拉怕是得好好学学。
我还特意去查了下征程 6 的技术细节,它用了个叫 “纳什架构” 的东西,说是第三代 BPU,能更好处理博弈场景。比如堵车的时候变道,成功率能提 50%,路口通过率也能涨不少。之前坐朋友的车体验过一次城区 NOA,过环岛的时候犹犹豫豫的,要是换征程 6 这套系统,说不定能顺畅不少。
对了,还有个点挺有意思。征程 6P 能接 24 路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这意味着车能同时 “看” 到更多地方。之前听说有些芯片接多了传感器就卡,征程 6 好像没这毛病,内存用的是 LPDDR5,带宽够大。想想以后开车,车能像老司机一样眼观六路,心里也能踏实点。
不过话说回来,芯片再好也得有生态撑着。地平线这次拉了三十多家车企,两百多个上下游伙伴,连均联智行、零束科技都来做域控制器方案。这种开放的路子我觉得挺好,不像有些厂商把技术攥得死死的。就像手机安卓系统似的,大家一起玩才能把市场做大,不然光靠一家单打独斗,很难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现在回头看,咱们国产芯片从追赶到超越,真的不容易。以前提起车规级芯片,不是英伟达就是高通,现在终于有了能打的本土选手。征程 6 这一步,不光是一款芯片的量产,更像是给整个行业提了口气 —— 咱们不光能做出高算力的芯片,还能快速落地、适配中国路况,这才是最关键的。
最后跟大家聊个题外话,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买车,芯片比发动机还重要?以前看参数比马力,现在都比算力、比传感器数量了。要是你们选车,会优先考虑用了国产高端芯片的车型吗?或者你们觉得,咱们的芯片要多久才能完全赶超国外品牌?评论区跟我聊聊呗,我还挺想知道大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