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因为小米汽车 “炸锅” 了。
9 月 10 日,有 YU7 车主在网上发文大倒苦水,说自己的车只要路面稍微不平整,后排左侧就会传来令人心烦的异响,就像有小铁珠在快速撞击塑料片。
车主自己花了好长时间排查,却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推测大概率是后排座椅或者车门内部出现了共振。
谁能想到,第二天,知名车评人闫闯就转发了这位车主的博文,还透露自己已经把 YU7 给卖了。
他表示以后都不会再接触小米产品了,并且直言,如果小米不正视碳纤维机盖、车规级纸中盒与芯片的争议、驾驶辅助事故,以及类似异响等问题,很难让消费者彻底信服。
闫闯强调,这不是说小米的价值观有问题,而是他与小米的价值观不一致。
其实,这不是闫闯第一次对小米汽车 “开炮” 了。之前他就吐槽过小米 SU7 的提车体验是他接触过的所有品牌里最差劲的,和小米工作人员沟通能把人 “气炸”。这次 YU7 又出现这么多问题,看来真的让闫闯对小米汽车失望透顶了。
再看看网上,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一直深陷争议的漩涡。车主们经过实测发现,这个加价高达 4.2 万的配置,所谓的 “双风道高效导流” 功能根本就是 “忽悠人”。
风道既没办法有效地引导空气到刹车系统,也无法产生下压力,说白了就是个 “样子货”。虽然小米后来做出了回应,给用户提供改配服务,还赠送积分作为补偿,但还是有很多车主对此并不买账。
另外,小米汽车的驾驶辅助事故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这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今 YU7 又出现异响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汽车在产品质量把控和用户体验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拿车规级纸中盒来说,小米大力宣传其采用车规级标准,可与此同时,车机却使用消费级芯片,尽管官方称通过核心板认证使模块达到车规级标准,但这种宣传重点的差异,难免让消费者觉得 “不对劲”。
至于闫闯说的价值观不一致,大家不妨在评论区一起聊聊,你觉得他说的在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