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销量冠军,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营收为1703.60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为94.43亿元,同比增长97.93%;销售净利率为5.54%,同比增长1.72%。
2025年前5个月,比亚迪销量为176.34万辆,同比增长38.70%。
在此之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出现,只不过还没爆而已。”
此言一出,引发行业轩然大波。
比亚迪到底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呢?!有人把比亚迪的高负债归责于迪链。
本文将深入剖析比亚迪,带你了解的比亚迪供应链金融(迪链)玩法。
01
将比亚迪比作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下一个恒大,关注焦点在于其负债。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资产负债率70.71%,总负债 5943.66 亿元,除金融行业外此负债率偏高。
资产负债率是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负债可能导致企业出问题,因此对比亚迪高负债的怀疑有一定合理性。
但高负债并非全部,需分析其负债是风险还是机会。
我们需要结合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特性、负债结构等分析。
工作生活中杠杆可提升效率与收益,但具双面性。
财务杠杆在行业及生意上升期加码可行,若下行期杠杆难降则生风险。
靠杠杆生存的企业,遇较大波动易垮。
近年不少企业因高财务杠杆、过度负债倒闭,风险与经济、产业结构、政策相关。
企业负债风险不仅看金额,还与负债结构、行业状况、市场规模、政策、竞争力等相关,单以负债大小评判不科学。
02
比亚迪属于新能源汽车赛道,恒大属于房地产赛道。
两者之间是否有可比性,我们进行对比来看看!
新能源汽车与房地产虽同属高投入行业,但底层逻辑差异巨大,决定了比亚迪与恒大命运不同。
对比维度
新能源汽车行业
房地产行业
市场阶段
增量市场,高速增长
存量博弈,需求萎缩
产品属性
消费 + 科技产品,更新快(3-5 年换车)
耐用性产品,更新慢(数十年)
政策态度
战略扶持(补贴、税收减免等)
风险管控(限购、限贷等)
核心资源
技术(电池、智能驾驶等)
土地、政策红利
资产特性
可积累的技术资产,持续变现
易滞销成“烂尾楼”,资产贬值快
产业链特点
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强
依赖土地开发与销售,链条短
出海能力
出口量猛增,国际市场拓展中
以国内市场为主,出海受限
高负债风险取决于负债“良性” 或 “恶性”,新能源汽车与房地产高负债风险等级差异显著,这是比亚迪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的核心原因。
①负债“软硬” 不同。
房地产以有息负债为主(占比超 60%),利息高、需定期付息还本金,压力大、易崩盘。
新能源汽车以无息负债为主(占比超 90%),多为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无需付息,偿还节奏与经营周期匹配。
②资金回报不同。
房地产资金投入形成不动产,流动性差、易缩水。
新能源汽车资金投入研发和产能,形成增值资产,可推动销量增长,形成正向循环,长期有价值。
③风险传染力不同。
房地产高负债风险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系统性风险。
新能源汽车高负债风险局限于个体,可控且可能优化行业格局。
④风险化解主动权不同。
房企依赖外部卖房回款和融资,被动承受风险。
新能源汽车企业可通过优化账期、调整生产、技术突破等主动改善经营,增强偿债能力。
房地产高杠杆是“高成本、强刚性、低回报” 的危险杠杆,新能源汽车高杠杆是 “低成本、弱刚性、高回报” 的良性杠杆,二者在负债性质、资金用途和风险可控性上差异大。
03
汽车制造业(含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因行业特性,高负债是常态,发展需依赖负债。
全球主流车企普遍依赖高负债,2024年福特、通用等百年车企负债率超60%,国内车企奇瑞、蔚来等更高,分别达到了88.64%、87%,比亚迪的负债则在行业中处中等水平。
高负债原因之一是产能扩张耗资巨大。
单条生产线或基地投资超数十亿,车企为抢占市场需提前布局多地产能,资金需求大,依赖融资推高负债。
高负债原因之二是技术迭代持续烧钱。
新能源汽车研发涉及多领域,复杂度和资金需求远超传统燃油车,企业需高强度研发投入,形成“投入 - 负债 - 再投入” 循环。
此外,应对销售产生的大量存货也占用巨额资金,加剧负债。
分析负债需注重结构而非仅看规模,比亚迪负债中95%为无息负债,这是关键。
其2024年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足以覆盖利息,偿债能力稳定,且融资成本低、信用良好。
95%的无息负债体现了比亚迪强大的产业链话语权和市场号召力,能获供应商赊账、收客户定金、分期支付设备款,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其实,横向对比来看,比亚迪应付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是31%,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明显低于行业。
根据应付账款账龄结构占比,比亚迪99%以上应付账款的账龄都在一年以内,表明比亚迪与供应商结算周期较短,短期偿债情况良好,资金周转效率极高。
无息负债主要包括:2416 亿元应付账款(占 41.3%),系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账期短、周转效率高;1434 亿元其他应付款(占 24.8%),多与产能扩张相关;437 亿元合同负债,反映产品受欢迎。
04
同时,比亚迪的负债结构中,无息负债占比95%,有息负债仅5%。
95%为无息负债,是比亚迪财务风险低的核心原因,有息与无息负债的差异远超 “是否付息”。
2024年比亚迪应收账款增速低于营收增速,显示其对下游议价能力、行业地位及资金管控能力增强。
无息负债虽有“隐藏成本”(如影响合作、供应商加价等),但总体成本远低于有息负债,尤其逾期时差异更明显。
两者对现金流影响差异显著:
有息负债如“定时炸弹”,需定期付利息、到期还本金,现金流压力大且刚性强,易引发违约风险;
无息负债随经营节奏调整,支付可协调,还款分散平稳,能增强现金流弹性,甚至形成“用他人资金经营” 的负现金循环周期,体现企业产业链强势地位。
无息负债存在一定风险(如影响合作、经济下行时账期收紧等),但可控且局部,远非房地产式“系统性暴雷”。
05
比亚迪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自研自产、全球建厂及存货储备,未用于炒房、炒股等非主业领域。
2024 年研发投入 542 亿,2025 年一季度 142 亿(同比增 34%),聚焦电池、芯片等核心技术;自研自产三电、芯片等,降本提效,毛利率达 23.2%。
全球布局 18 个生产基地,海外销量增长迅猛,2025 年一季度海外销量占营收近三成。
2025 年一季度存货 1543.74 亿元(较年初增 33.04%),可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避免因产能不足影响销售。
06
说起比亚迪的高负债,就不得不提及迪链。
迪链类似商业承兑汇票,是比亚迪无息负债相关的重要模式。
迪链对比亚迪有两大作用:一是联合金融机构转让供应商应收账款,收取费用;二是借助供应商扩大应付账款规模(基于真实贸易时风险较小)以融资。
迪链业务中,金融机构主要看比亚迪信用,部分业务切其银行授信额度,风险未扩大。
迪链会使部分债务从对供应商的柔性兑付转为对金融机构的刚性兑付,但因授信与信用主体可能分离、非所有应付账款都用迪链模式等,其对比亚迪的风险被严重夸大。
简要的介绍一下迪链的运转模式。
迪链是比亚迪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基于互联网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系统,涵盖开具、流转、融资等环节,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
运作流程:比亚迪采购后开具到期兑付的迪链凭证给供应商,凭证可拆分流转用于企业间支付;持有方若急需资金,可凭凭证向银行贴现,银行基于对比亚迪的信任提供服务。
该模式在国内成熟,为央企国企等所采用,暂无大风险,且获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认可支持。
07
有人认为迪链导致比亚迪庞大的无息负债规模,此说法有一定道理,因迪链确使部分应付账款转化为无息负债,增加了账面无息负债。
但迪链仅是工具,非负债核心根源。
即便无迪链,比亚迪凭业务规模和行业地位,也可通过延长传统账期等其他方式提高负债。
不应将负债问题简单归咎于迪链,工具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运用与看待方式。
迪链对比亚迪无息负债有影响,但远未到成“雷” 的程度,反而起到供应链资金流润滑剂的作用。
迪链在比亚迪无息负债中占比有限。
2023年迪链累计发生额4000亿,非当年发生额或余额,对比总无息负债占比非决定性;且企业不会将全部应付账款纳入供应链金融,因供应商接受度、自身风险控制等受限。
迪链优化了供应链资金流。保障资金流畅通,助比亚迪高效使用资金(投入核心业务),并将自身信用传递给供应商,降低其融资成本,激活整个供应链,提升效率与稳定性。
需多角度看待迪链,方能全面认知其作用。
迪链除拓展供应商融资渠道外,还带来两方面实际利益。
迪链助比亚迪在合理负债内扩大采购规模,使供应商获得更多订单、增加收入,比如供应商甲订单只能是1000万,但有迪链助力,就能增至1500万。
供应商可通过迪链贴现获资金,突破资金限制扩大产能,既能完成比亚迪订单,又能承接其他业务实现增长(如供应商乙扩充生产线后承接更多业务)。
08
为什么提起迪链,网络上的声音都以批评居多?
不仅是迪链,而是整个电子应收账款凭证模式一直饱受争议,供应商不满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抱怨账期归咎于迪链,但账期由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行业普遍存在,与工具无关,供应商需提升自身不可替代性以增强话语权。
二是业务增加但利润未增,因市场竞争激烈,供应商为获订单接受苛刻条件,利润被压缩,负面情绪转嫁迪链。
三是平台资金方选择受限,迪链主导下供应商话语权弱,难以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但平台受接入成本、机构意愿等限制,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属正常。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是否会被取消?
其实它与票据逻辑本质相同但更灵活,需多种工具并存解决不同问题,不能因存在问题就取消。
此前有人提议取消商业汇票,央行回复“不取消,规范发展”。
结合今年 5 月央行等部门下发的供应链金融新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未来不会被取消,而是规范发展。
结语
我们认为迪链在比亚迪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工具角色,比亚迪也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
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合作愈发紧密,供应链各方要相互依存。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整体协同,链主与各方需换位思考、共促发展,方能共赢未来。
在一个发展上升期的赛道里,供应链金融的力量会助推比亚迪成为世界级的头部玩家。
本文来源于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根据《负债5943亿的比亚迪,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迪链,是造成比亚迪负债大的主要原因嘛?》两篇文章改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