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数据,智己汽车的月交付量仅6108台,4款单车平均月交付仅1527台,同行中垫底。今年1-7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有2.5万台,同比下跌6.25%,月均不足3600台。
上半年报,智己汽车亏损18.25亿元,营业利润率为-51.32%。
智己汽车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早年定位过高,产品竞争力不足,营销混乱等,但网络舆论频频将矛头指向一个人: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
刘涛的每一次公开亮相和发言,都代表了智己汽车的形象,但他却用一次次幼稚的营销考验着市场对智己的耐心。
往事不堪回首
1、智己L6发布会上将小米汽车关键参数标注错误,在竞品品牌多次表态后,智己品牌才发布了姗姗来迟的道歉。
如此严重的低级错误,是刘涛对下属监管不力和个人的工作失职。
2、刘涛在发布会上公然宣扬加班文化,称员工为工作错过孩子出生;公开拉踩友商产品,称特斯拉信口雌黄、草菅人命;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我觉得L9看起来特别像老款别克GL8”。
用卖惨来博取同情谋得商利,公众的同情经不起透支;用拉踩同行的方式来吹捧自己,殊不知,自己也在掉价。
3、刘涛本人出镜的宣传视频中,涉及高速违停、实线变道违规行为。不顾乘车安全,在车内上演“包饺子”。
刘涛为自己和智己汽车带来了关注度,但这种花里胡哨的营销方式并没有转化为智己的销量增长。
4、去年9月份的前款智己LS6上市发布会上,刘涛亲自驾驶智己LS6展示漂移技术,首圈漂移失败;接下来,依旧未能成功;第四圈,撞到场台中央的路障。
你根本搞不懂,这位高管究竟是在展示还是在抹黑智己LS6的产品力。
前两天,智己全新LS6正式发布,全系19.79万元起售,看似不高的售价究竟是诚意还是没有了底气。
全新智己LS6新增了增程式动力车型,纸面上的纯电续航和综合续航,让刘涛高呼“我们这次是真的要把压力给到友商的油车了”。
新势力营销中,鲜有拿燃油车对比的,这很难转化为自身产品的销量,因为油车的目标客群愿不愿意选择一款新能源车?就算选,为什么就要是全新智己LS6?要知道市场上有太多销量和口碑更好的增程式产品。
况且,一个盯着油车打的新能源汽车,是不敢和同类产品硬碰硬吗?刘涛这种营销做法无疑拉低了智己的品牌形象。
事实上,全新智己LS6的产品力也的确不强,我们在往期的报道中深入分析过。
首先智己LS6的超长纯电续航是依靠大容量电池包堆砌,电池包越大整备质量就越大,车辆自重越大,那么势必会影响续航,这也就是电动汽车领域中的“续航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反观特斯拉的做法更值得学习,通过更低的轻量化系数让车越轻,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比如特斯拉Model 3用容量为62.5度的电池包就能实现超过600公里的续航。
其次,新一代智己LS6的增程版全系只提供后驱版本,对于一台重达2.3吨的中大型SUV来说,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消费者质疑。
新智己LS6开启预定后不久,智己汽车就宣布,预售30分钟内订单突破了1万台。之后,智己汽车大肆宣传:预售即火爆,小订现已经突破50000大关”。
数据看似唬人,实际并不值得骄傲。小订不同于大定,并不能真实代表全新智己LS6上市后真实的销量交付数据。
短期表现亮眼,缺乏持续性,是智己很多产品的“魔咒”。前车之鉴,上一款智己LS6上市初期月销尚可,后因质量问题出现断崖式销量下跌。
刘涛的有恃无恐,是背后上汽集团大树的庇护,然而刘涛快乐的时光或许不多了。
鸿蒙智行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已经发布了尚界H5,鸿蒙智行赋予的品牌力和口碑让尚界H5牢牢坐稳上汽新能源品牌关键位置,智己有的尚界都有,尚界有的智己却没有。
利润至上的原则下,上汽集团会如何看待不断亏损的智己品牌?而带领智己走了太多弯路的刘涛,内心是否会有一丝的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