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与西贝有关预制菜的纷争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9月10日,罗永浩社交平台发文吐槽西贝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太恶心了”,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称西贝门店 100% 没有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舆论战。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西贝的处理方式,让舆情并没有朝着他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贾国龙创始人言之凿凿地否认西贝使用预制菜,这种绝对化的表述在后续被网友曝出的预制半成品证据面前,显得十分尴尬,让西贝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若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而是急于否认和反驳,往往容易引发公众的质疑和反感。
西贝随后宣布开放后厨,强调没有预制菜,欢迎媒体监督,然而却被网友揪出预制半成品的证据,给罗永浩省下十万线索费,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事情进一步发酵。在开放后厨、推出 “罗永浩菜单” 并承诺 “不好吃不要钱”,一系列措施无效后,西贝的危机公关越来越被动。吃瓜网友这几天也是看着西贝在一步一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怪有网友评论到:“看了一夜孙子兵法,也不知西贝用的什么招。”
反观至今口水战没有败绩的罗永浩,他在这场纷争中是见招拆招。一开始在贾国龙的强势反怼之下,也是略显被动。悬赏十万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没想到西贝会自曝证据),并通过社交平台与网友进行互动,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罗永浩善于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舆论传播的规律,将事件的焦点引导到消费者知情权这一核心问题上,从而赢得了不少公众的支持。
在汽车圈,类似的危机公关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吉利杨学良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炮轰友商一事,杨学良一口气列举出友商所谓的三个黑点,然而这一系列言论不仅没有对友商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反而让吉利的风评变差,友商则因为没有接招,平稳度过了危机。这表明企业高层领导亲自出面带着情绪回击对方,往往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仅容易让企业陷入口水战的泥潭,还可能会让公众对企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印象。
写在最后:
我们不是要大家选边站队,也不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希望借助这波危机舆情能给各大企业带来一些警示和思考。无论是西贝还是车企,面对罗永浩这种大V级别的危机舆情事件该怎么办?首先就是做到保持冷静和理性,实事求是地承认问题。避免高层领导亲自出面回击,要通过专业的公关团队,制定合理的危机公关策略,力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