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车已成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流,不过随着电车销量的增长,外资车也开始纷纷加入,就在国内电车企业纷纷放出豪言的时候,第36周国内电车企业的销量大多数都出现暴跌,这凸显出消费者对国产电车可能出现了犹豫的态度。
这几年国产电车的上升势头凶猛,大家都看得到,不过国产电车占据优势的时间其实是从去年才开始,他们凭借巨大的销量在国内电车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电车销量前十名除了特斯拉之外都是国产车。
国产电车取得竞争优势,在于国产电车以价格战打头,比同档次燃油车低得多的价格让它们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去年的价格战取得大胜之后,今年国产电车本来希望用进一步的价格战抢占市场,然而今年的价格战效果远不如去年。
其中第一大电车企业最为明显,它也是从去年至今价格战的领导者,然而今年以来它的月度销量变动颇大,月度最高销量也在38万左右,已无法达到去年的月度50万销量的最高水平,凸显出价格战已难以帮助它再攀上新高峰。
导致国产电车的上升势头受阻,在于随着他们缺乏长远发展的考虑,他们似乎只是考虑当下的销量,由此就导致他们在售后服务、产品品质等方面没有跟上,汽车这种产品尤其如此,汽车的销售更多靠口碑,一旦口碑坏了,车企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在20万以上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无论其他国产电车如何努力,在这个价位上,他们都难以超越特斯拉,第36周汽车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在诸多国产电车纷纷大跌的情况下,特斯拉竟然逆势增长了。
特斯拉的地位稳固,在于它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虽然三电系统由供应链提供,然而汽车企业在电池整合、电池管理等方面仍然需要自己的技术,只有拥有足够完善的技术才能确保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电车的使用也更安全,从二手市场尤为可以看出这种差异,特斯拉的二手车保值率更高。
至于20万以下的市场,特斯拉也开始计划进入了,据悉它的model Q即将推出,售价大约在14万元左右,凭借特斯拉多年来积累下的口碑,恐怕model Q也将抢走一片这个价格段的市场。
除了特斯拉之外,丰田、日产等外资车也逐渐在20万以下市场打开局面,他们终于清醒认识到中国电车供应链的优势,为此他们彻底放下了身段,三电系统全数由国内电车供应链提供,这降低了他们的成本,由此他们今年推出的电车价格已在10万出头,据称日产还计划推出低于10万的电车。
外资车的口碑则来自于他们以往在燃油车市场的积累,在燃油车时代,国产车也经常说他们在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已赶上了日系车、德系车,然而他们在销量方面始终无法与外资车相比,差的正是口碑,如今外资车成功在电车市场打开局面,消费者恐怕会迅速投入他们的怀抱。
至于国产电车,似乎尚未认识到口碑的重要性,他们营销的那一套来自消费电子行业,以为只要营销对头就能成功,然而他们在技术、品质等方面实情如何大家都清楚,毕竟都惧怕500万索赔。
相比之下,外资车不怕被质疑,尤其是日系车多年来在国内网络上被唱衰,然而丰田依然屹立,这些唱衰并未能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在互联网的监督下,消费者反而觉得外资车更可靠,至少出了问题车主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申诉而确保了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