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财天COVER)
继订单量和毛利率再创新高后,小米汽车又创造了一个纪录——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开启最大规模远程召回的车企。
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车,共计116887辆。
按照小米SU7自上市以来到今年8月底的交付量统计(共约36万辆),此次的召回数量占比超三成。
这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触发召回。今年1月,该公司曾召回过部分SU7标准版电动车,共计30931台。这两次召回数量,已经超过了小米SU7去年全年的交付量。
与前几日小鹏P7+的召回不同,今年小米SU7的两次召回,都是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软件升级。
召回信息发布的当天,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在微博转发了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的文章,并提醒车主朋友们“仔细看看”。文章称,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只需将车机版本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即可完成本次OTA召回升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等。
小米汽车两次召回的车型均为小米SU7标准版,且都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关。第一次召回是关于智能泊车辅助功能,而这次事关其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召回原因。
小米SU7有标准版、Pro版、Max版三个版本,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1.59万~29.99万元。其中,入门级的标准版不带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的智驾方案,且仅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今年3月,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SU7高速事故,涉事车辆也为SU7标准版。因此召回消息出来后,立即引发行业内外的热烈讨论。其中,有质疑小米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声音,也有对小米汽车责任意识的认可。不论大家持什么观点,都侧面反映了当下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召回通知,也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智能驾驶管控收紧的进一步落地。
今年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了《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网联汽车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事项,要求汽车厂商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监管层面收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车企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迭代速度。但更重要的意义是,能使用户和厂商恢复理性,让智能辅助驾驶从“炫技工具”回归到安全可靠的产品。这才是对用户安全的负责,也利于相关技术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因上述交通事故陷入巨大的舆论危机。雷军也因此停更了一个多月微博,直到5月10日才重新出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雷军坦言。
不过,小米汽车的销量并未受到该事件影响。根据官方数据,小米汽车今年前8个月的累计交付量在21万辆以上,超过了广汽埃安。埃安有5款车型,且价格远低于小米汽车。而小米汽车只有三款车(SU7、SU7 Ultra、YU7),且小米YU7今年7月才上市。可以判断,本次召回事件大概率不会给小米汽车带来太大影响。
当部分新势力公司创业10年还在亏本,造车才4年多的小米汽车已经快盈利了。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米汽车亏损已经收窄至3亿元。在毛利率上,小米汽车也创了新高,达到26.4%,在国产品牌中仅次于赛力斯。
如果说小米SU7有“新手保护期”,那么小米YU7的表现无疑推翻了这一说法。小米YU7上市后18小时斩获超过24万辆的大定,再次刷新了市场对于“爆款”的定义。
人气爆棚的小米汽车也并非没有烦恼。
作为小米汽车性能图腾的小米SU7 Ultra,在今年2月末正式上市。50万元以上的起售价、3天大定超过1.5万辆,刷新了该细分市场的纪录。
然而就在小米SU7 Ultra上市两个月后,多名车主反映小米汽车价值4.2万元的双风道碳纤维前舱盖无法产生宣传中提到的“下压力”,实际体验与其价格形成巨大落差。加之小米SU7 Ultra锁马力以及催收尾款的行为,引爆了用户情绪,甚至有部分小米SU7 Ultra车主提起了诉讼。
小米汽车曾在5月7日发致歉声明,并给车主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未交付订单的车主可以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二是已提车用户获赠2万积分(约值2000元)。
该补偿方案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小米SU7 Ultra的火爆趋于平静。因为豪华车销售的不仅是产品,还有独特的情感共鸣。而小米SU7 Ultra的一系列风波开始让用户怀疑,小米是否具备与豪华品牌相匹配的完整服务体系。
据亿欧汽车报道,小米汽车近期已经调整了SU7 Ultra的销售体系。起初,只有Ultra Master才有资格卖SU7 Ultra,且无需对SU7、YU7车型负责。如今,大多数门店已经将SU7 Ultra的销售权开放给所有小米汽车销售,Ultra Master同时也要背负SU7、YU7的销售指标。
这一改变直观地体现了小米SU7 Ultra销售遇冷。毕竟和中高端市场不一样,豪华品牌的成长路径从来不是只靠爆款,而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品牌口碑与用户信任。
如今,小米SU7在8个月内出现两次召回,也给小米汽车提了个醒,在追求销量与声量的同时,必须将产品质量与安全置于首位,才能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
(作者 | 董雪,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