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们不得不在价格、配置和战略上快速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
理想汽车在其纯电SUV车型i8上市仅七天后便宣布降价一万元,并精简产品线,这在中国汽车行业实属罕见。
同时,吉利汽车为应对智能驾驶领域的激烈竞争,正积极推进其智驾业务的整合,成立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以期集中资源、提升效率。
01 理想i7的“闪电战”调整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旗下纯电SUV理想i8正式上市,初期推出Pro、Max、Ultra三个版本,价格区间覆盖32.18万-36.98万元。
然而,市场对入门版Pro车型反应冷淡,超过98%的订单集中在Max和Ultra版本。Pro版因缺失冰箱、智驾芯片缩水(使用地平线芯片)等问题被消费者质疑“高价低配”。
上市后一周内,理想i8的大定订单仅约6000辆,转化率约10%,与理想L9当年一小时破万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02 应对市场竞争的紧急策略
8月5日,理想汽车官方宣布调整策略:取消三个版本,统一为以Max版为基础的单一标准版,售价从34.98万元降至33.98万元。
同时,理想还额外赠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并将后排娱乐屏改为1万元选装。对于已订购Ultra版的车主,理想给予2万元优惠;Pro版用户可选择退订或升级配置。
调整后的i8实现了“增配降价”,将宁德时代97.8度电池、激光雷达、英伟达Drive Thor-U芯片、双腔空悬、冰箱等列为标配,被网友戏称为“满配即标配”。
03 激烈市场环境下的被迫选择
理想汽车官方将此次调整解释为“倾听客户心声”,称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在选择车型版本时的困惑。
然而,业内分析认为,市场竞争压力是理想被迫调整的主要原因。理想i8面临蔚来乐道L90等强劲对手的挑战。
乐道L90在理想i8上市后三天推出,起售价仅26.58万元(比i8初始起售价低5.6万元),租电方案更是低至17.98万元起,提供了类似配置但价格更具竞争力。
04 吉利智驾业务整合突围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也在积极推进其智驾业务的整合。9月8日,吉利智驾团队在宁波杭州湾召开首场组织架构宣讲会,标志着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
整合后的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矩阵管理模式,设立系统开发、平台开发、算法开发、数据开发等垂直职能部门,并新增CTO管理办公室、预研产品线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三个横向部门。
核心团队由王军(前华为车BU总裁)出任CEO,陈奇(原极氪智驾负责人)担任联席CEO,杨沐(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任CTO。
05 整合规模与挑战
千里智驾的团队规模约2000人,主要来自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和迈驰智行(约500人)。
与此前市场预期的“六合一”大整合(涉及极氪、吉利研究院、路特斯等团队,规模约3000人)相比,实际整合规模有所缩水。
整合过程中,极氪团队在组织架构和项目分配上占据主导地位,旷视系团队更多承担预研任务。一位内部人士指出,“组织架构基本上按照极氪系的想法做,旷视系做了妥协”。
06 价格战愈演愈烈
理想i8的紧急降价和吉利智驾业务的整合,反映了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9月份以来,燃油车市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降价潮。
合资品牌全线失守,部分车型降价幅度甚至超过50%。捷豹XEL狂降52%,奔驰A级降幅50%,入门价跌破13万。
大众朗逸入门版罕见跌破5万;日产轩逸起售价跌破7万,比一些国产车还便宜。本田雅阁猛砍6.8万,裸车价杀入11万区间。
这场价格战主要源于新能源车的强势冲击和国七排放标准倒逼。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燃油车库存系数高达2.1,远超1.5的警戒线。
理想汽车股价在i8宣布调整后曾一度由跌转涨,拉升5个点。
但很快又回落,市场仍在观望这场“闪电手术”能否帮助理想在纯电市场站稳脚跟。
吉利智驾整合也面临挑战,如何平衡不同技术路线和团队文化,实现真正协同效应,将是千里智驾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唯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持续提升产品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