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会,推杯换盏后,不少人想着赶紧回家。这时,有人觉得自己意识清醒,开车没问题,可这真的安全合法吗?实际上,酒后开车有酒驾和醉驾之分,二者的区别可大了去了,稍不注意,就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先来说说怎么界定酒驾和醉驾。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这完全要看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当每 100 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20 毫克,同时小于 80 毫克时,属于酒驾;而一旦每 100 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 80 毫克,那就被认定为醉驾了。举个例子,小张在聚会上喝了几瓶啤酒,开车回家路上被交警拦下,经检测,他每 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 45 毫克,这就属于酒驾;要是含量达到 85 毫克,那就是醉驾了。
再看法律后果,酒驾和醉驾截然不同。酒驾属于违法行为,会面临行政处罚。就拿最常见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来说,驾驶员会被处暂扣 6 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还要缴纳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要是之前就因酒驾被处罚过,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更重,会被处 10 日以下拘留,罚款金额同样是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并且直接吊销驾驶证。像小李,之前酒驾被处理过,后来又心存侥幸,结果二次酒驾,驾驶证被吊销,后悔不已。
相比之下,醉驾的性质严重得多,它属于犯罪行为。一旦被认定为醉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先将驾驶员约束至酒醒,接着直接吊销驾驶证,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醉酒驾驶机动车,5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要是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10 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后,也不能再驾驶营运机动车。比如,某出租车司机心存侥幸醉驾,不仅丢了饭碗,10 年内都不能再开出租车,还留下了犯罪记录,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酒驾和醉驾在保险理赔方面也有差异。通常,酒驾导致交通事故,商业车险可能会拒绝赔付,只有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但事后会向致害人追偿。而醉驾的话,交强险和商业险都可能拒赔,所有损失都得由驾驶员自己承担。要是发生严重事故,那经济负担可就难以承受了。
总之,了解酒驾和醉驾的区别,对每位司机都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全,还涉及法律责任和经济利益。大家可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酒后就别开车。那么,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因酒驾或醉驾引发的事情呢?快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司机提个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