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庄静宜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简称“宁诺”)的一间实验室里,一辆小车在轨道上灵活行驶着,它不仅能自动识别交通标志,还能在岔路口灵活转弯,甚至实现抄近路、踢球、自动巡航等任务。围在轨道前的同学们一边调试程序,一边为自己队的小车加油助威,课堂氛围火热。
这一幕发生在《应用电气与电子工程:工程设计项目》的课堂上。在最近教育部公布的《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该课程成功入选。此前,该课程已于2019年入选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截至目前,宁诺已累计获批6门国家级、5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覆盖三大学院的多门学科。
《应用电气与电子工程:工程设计项目》于2017年开设,是宁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涵盖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例如通讯与控制 、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目标识别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数据分析 、团队协作以及项目管理等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课程创新设计了“智能驾驶小车项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最初的搭建小车、实现基本驾驶做起,逐步通过编程实现硬件之间的通讯,并扩展到信号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控制等功能。最后,编程后的小车需要在设定的轨道和交通标志环境下实现自动驾驶,完成巡线、识别交通灯、转弯、踢球等任务,并做到流畅衔接和切换,仿佛在参加一场“驾照考试”。
除了强调创新和实践,这门课还提供跨学科合作机会。过去四年,它与宁诺工业设计专业联合开展“智能机器人”跨界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负责硬件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则专注于外观结构设计。大家从立项、建模到测试和展示,全程体验了一次工程与设计协同的真实流程。
搭建小车。受访者供图
谈起这门课时,宁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路博远仍记忆犹新:“这门课程大大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研发小车时,我们反复调试代码和参数,在团队协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沟通,例如根据设计来调整电路板位置和传感器布局,让功能实现和外观设计相互配合。同时,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坚定了在电子设计和智能控制方向继续深入研究的决心。”
近年来,宁诺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主任Chiew Foong Kwong博士,以及授课老师王静博士、顾春阳博士、Yury Mikhalov博士和Sherif Welsen 博士等都曾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他们来自埃及、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等不同国家,拥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等多样化的学术背景,为学生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作为课程负责人,王静博士已连续授课八年。她说:“这是一门实践导向和创新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技能,也能锻炼学术能力和软技能。同时,我们还把如今业内的热门技术放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应用到实际中,逐步具备现代工程师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她表示,此次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体现了宁诺在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上的持续探索与成果,也是学校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体现。
《应用电气与电子工程:工程设计项目》课上,搭建小车。受访者供图
2019年11月,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动课程层面的先进教学设计与持续改革。一流课程被定位为先进、创新、富有挑战性的示范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