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三度的清晨,老周的手指刚碰到新能源车的门把手就缩了回来,金属冰凉的触感像针一样扎进皮肤。他对着掌心哈了口白气,盯着仪表盘上跳出来的续航数字皱紧眉头 —— 满电 400 公里的车,这会儿只显示 217 公里,“比上个月又少了 20 多公里”。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保险公司的续保提醒。老周点开信息,14800 元的保费金额刺得他眼睛发疼。他摩挲着方向盘上磨出的包浆,这是他开网约车的第五年,从最初每年 8500 元的保费涨到现在,收入反倒没见涨多少。
“周师傅,还不走啊?” 隔壁车位的张姐探出头,她的车刚续完保,听说保费又涨了三成,“我问了三家公司,都说是高风险车型,不买全险根本不给保。”
老周没应声,发动车子汇入早高峰的车流。挡风玻璃上的霜花慢慢化开,他想起去年冬天的事。那回续航突然掉得厉害,为了接晚高峰的单,他一天充了三次电,充电桩的电费加上耽误的时间,到手的钱几乎打了对折。可保费照样按 400 公里的续航收,找保险公司理论,对方只说 “都是按出厂标准定的价”。
上个月续保前,老周特意绕到车管所旁边的保险服务点,想碰碰运气。穿西装的业务员翻着他的出险记录,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您这一年出险两次,还都是电池相关的,保费最少得 15000。”
“可我冬天根本跑不了那么远啊!” 老周急了,从手机里翻出续航记录,“你看这腊月里,平均一天少跑一百多公里,风险明明降低了。”
业务员没抬头:“我们只看车型年限,续航这东西没法算。要不您试试‘车险好投保’平台?听说最近上了新政策。”
回家的路上,老周在那个蓝色图标的平台上填了信息,弹出的页面让他愣了神 —— 有个 “动态续航定价” 选项,能绑定车载系统实时看续航。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绑定了车辆,第二天就收到了保险公司的电话。
“周师傅,您的车近三个月平均续航 230 公里,符合浮动保费标准。”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轻快,“冬天保费能下调 18%,算下来比去年省 2664 块。”
老周以为听错了,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挂电话。他赶紧把这消息发到司机群里,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说 “这是真的吗?别是套路”,也有人晒出了自己的报价单,确实比之前便宜了不少。张姐特意跑来问他流程,说自己挂靠的公司之前硬要多收 3000 块保费,现在终于能自己投保了。
不过麻烦也跟着来。绑定系统的第一周,老周发现续航数据总在变,有时候开着暖风掉得特别快,平台就会弹出提醒。有次他接了个远单,怕续航不够绕路去充电,结果晚到了十分钟被乘客投诉,罚了两百块。
“这政策是好,就是得时刻盯着续航。” 老周挠挠头,指了指仪表盘上的新图标,“昨天降温,续航又掉了,平台说下个月保费可能还要微调。”
他最近在群里看到有人说,有的车企在搞 “车企 — 平台 — 保险” 三方共保,把电池维修成本算进风险池,保费能再降点。老周特意去问了 4S 店,对方说目前还在试点,得等明年才能普及。
下午收工前,老周去充电桩充电,碰到了之前一起摆摊的老王。老王去年因为保费太高退了网约车,现在开出租。“你这政策要是早来半年,我也不至于卖车。” 老王拍着他的车座叹气。
老周充着电,看着平台上慢慢上涨的续航数字,心里却有点不踏实。他听说有的保险公司每天只办理五台车的新政策业务,还得法人到场验车。万一以后政策变了,这便宜还能占多久?
晚上吃饭时,女儿突然说:“爸,我们同学爸爸也是开网约车的,他说那平台数据有时候不准。” 老周夹菜的手顿了一下,女儿又补充道:“不过他也说,总比之前一分钱不少强。”
夜深了,老周躺在被窝里刷着司机群的消息。有人晒出了新的保费单,有人在吐槽数据延迟,还有人在问 “夏天续航上去了,保费会不会涨回去”。他点开自己的保单截图,2664 块的优惠金额在屏幕上亮着。
窗外的风刮得窗户呜呜响,老周想起明天还要去办续保手续。这省下的两千多块,够给女儿交下学期的学费了。他把手机放在枕边,屏幕暗下去的时候,还能看到那行小字:“保费根据近 30 天平均续航动态调整”。
(文中人物为化名,部分细节结合行业现状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