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进藏特意约了朋友同行,他开的是带快充的长续航插混(CLTC 纯电 212km),我开的则是没有快充的普通插混(纯电续航 110km)。从康定到林芝这 1000 公里路走下来,俩车的表现差距,真是比理塘的海拔差还让人意外。
出发前在康定补能,就先碰了个软钉子。我这车没有快充,只能找慢充桩,好不容易在加油站角落找到一个,插上枪才发现要 3.2 元一度电,充一小时才涨 15% 的电。朋友那边就利索多了,国网 60kW 桩子预充 5 分钟唤醒电池,半小时就充到了 80%。他站在一旁啃着面包催我:“你这速度,怕是赶不上翻折多山的好天气了。” 我只能苦笑,心里暗叹这才刚开始。
翻折多山那几十公里爬坡路,俩车的动力感受逐渐拉开差距。我的车因为纯电续航短,没一会儿就耗光了电量,切换到燃油模式后,明显感觉油门沉了不少,超车时得深踩半天才有反应,发动机嗡嗡的噪音听得人烦躁。朋友的车一直保持着保电 50% 的状态,电机辅助给力,爬坡时车身轻快得很,他还能腾出精力跟我聊沿途的风景,说这动力比他上次开的燃油 SUV 顺多了。
最煎熬的是怒江峡谷到波密那段路,早就听说这 200 多公里没有快充桩。我提前把油加满,特意切到强制保电模式,可架不住山路起伏,电量还是蹭蹭往下掉。中途想找个地方补电,问了三家民宿都只有普通插座,充了俩小时才涨 10%,实在耗不起只能硬着头皮走。朋友的车满油满电出发,这段路全程用电跑,到达波密时还剩 30% 的电,他笑着说:“这续航能力,跑羌塘无人区都有底气。”
沿途充电的糟心事也差太多了。左贡那个第三方充电桩,我插枪后没反应,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发现得等一分钟再启动,后面还排着两辆车,别提多着急了。朋友遇到过更奇葩的,有次充电枪直接卡死拔不出来,还好他备了转接头,重启车辆折腾半天总算解决了。不过他优先选蔚来、特斯拉的超充站,兼容性确实好很多,不像我总被老桩子 “拒之门外”。
油耗方面的差距也挺直观。我的车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飙到了 8.9L,比说明书上的数值高了不少,毕竟背着大电池光靠油拖确实费油。朋友的车因为续航长,很少把电耗光,全程下来平均油耗才 6.8L,加一次油能比我多跑一百多公里。在理塘加油时,他看着我的油表调侃:“你这油耗,快赶上普拉多了。”
到林芝那天算总账,1000 公里路我一共补了 4 次能,光充电就花了 5 个多小时,还多花了两百多油费。朋友只补了 2 次,充电时间加起来不到 2 小时。其实俩车的可靠性都还行,全程没出故障,但补能体验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旅途的心情。
说真的,要是打算开插混进藏,长续航 + 快充的配置真心能省不少事。当然像我这样的无快充车型也不是不能来,只是得提前把充电点查得明明白白,随车带好各种转接头,心态也得放平。毕竟川藏线的风景不会因为车的配置打折,但少点补能焦虑,才能更专注地看风景啊。
最后也跟大家提个醒,康定、理塘这些大站尽量把电补满,怒江峡谷那段一定要满油保电通过。希望我的实测能给准备开插混进藏的朋友帮上忙,祝大家都能顺顺利利看遍高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