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冯海宁(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张彦君
据《法治日报》报道,为应对日益突出的智能辅助驾驶不当使用行为,车企正持续升级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机制。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车主通过使用电容感应绒布、配重环等方式刻意规避DMS监测,低头玩手机、闭眼休息甚至躺平睡觉。网络上,还有商家公开销售此类“辅助神器”,并附“破解教程”。
▲所谓“辅助神器”,其实是帮助车主违法驾驶。图/IC photo
自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出现以来,由于协助驾驶员完成部分驾驶任务,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而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部分车企为了销量,销售时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导致部分车主过度依赖智能辅助驾驶,引发多起事故。对此,有关部门指出,目前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并要求车企规范营销宣传。
部分车主通过这类“智驾神器”来作弊,坦率说,这就是给驾驶安全“埋雷”,一旦车主心存侥幸、酣然入睡,而车辆在系统控制下发生偏差,很可能发生车毁人亡的悲剧。从这个角度讲,该“智驾神器”是帮凶更是“刺客”,不仅会“刺伤”车主,还可能“刺伤”其他无辜的车辆和行人。因此,必须彻底整治这种“智驾神器”。
从车企角度来说,要通过升级DMS监测技术,有效破解这类作弊手段。从执法角度分析,要通过摄像头和交警执法,倒逼车主不敢使用“智驾神器”。
特别要对车主加强技术、法治、安全教育,既要让车主明白目前我国配有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多是L2级别,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并准备随时接管;更要让车主看到,车主“脱手”驾驶已经引发多起交通安全事故,起到警示效应。
部分车主之所以购买、使用“智驾神器”,既与某些车企销售人员渲染辅助驾驶安全性能有关,也与“智驾神器”商家忽悠有关。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而这种产品明显违规。因此,也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车企销售行为,并督促电商平台封杀“智驾神器”,使这种作弊产品没机会面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