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汽车
作者:李唯
编辑:马良
25万级市场可以说是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而理想凭借增程动力的L6也在该市场有着月销过万的市场地位。不过,随着理想开始布局纯电市场,而被寄予厚望的理想i8上市后,在一系列阴谋阳谋之下,导致销量与舆论“双崩”的局面,显然李想是真的急了。因此,没有长时间的预热,没有预售,几乎“零帧起手”的理想i6将在今天(9月26日)正式上市,9月27日交付。那么,再战25万级市场,理想i6将如何逆转理想i8带来的纯电颓势?其是凭借另辟蹊径的产品特色,还是凭借更“卷”的价格赢得消费者青睐?本期我们就来有一说一的聊一聊。
纯电家族的坚持与精致务实的堆料
理想i6作为基于800V高压纯电架构打造的五座纯电SUV,其核心参数确实抢眼:车长4950mm、轴距3000mm,车内纵向空间超过3.3米,实现了“外小内大”的空间魔术;搭载自研碳化硅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250kW,四驱版前后电机分别为150kW/250kW,综合功率400kW,0-100km/h加速预计4.5秒;支持5C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87.3kWh容量,低配欣旺达、高配宁德时代),续航预计超600km(CLTC工况达720km),低风阻设计进一步优化能耗至13.6kWh/100km。这些产品特性在20-30万元级纯电SUV中属于上游水准,尤其快充能力能缓解用户痛点——10分钟补能500km,远超许多竞品;此外,理想已布局3267座超充站,过去两月新增超260座,覆盖京津冀、江浙沪等重点区域。
当然,理想i6的亮点不止于此:底盘继承i8的优秀素养,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全铝摆臂、双腔魔毯空气悬架(可能非全系标配)和CDC减振器,确保操控与舒适兼顾;扭转刚度高达52014牛·米/度,高于i8和MEGA,提升驾驶稳定性并减少侧倾异响;全系标配双层夹胶玻璃、静音轮胎、道路噪声消除系统和95%隔音材料覆盖,NVH表现一流。理想i6采用5座设计,与i8同款的座椅设计,相比L系列加大型面和侧翼,新增20mm夹层泡沫,Nappa真皮分布更广,前排支持按摩、通风加热,后排厚实填充、电动调节和脚踏;内饰提供白/灰棕/橙黄三色,配备HUD、双3K 15.7英寸屏、21.4英寸后排娱乐屏(L6无此配置)、流媒体后视镜和理想同学语音助手。辅助驾驶标配AD Max(永久免费),配备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U芯片(700TOPS算力),VLA大模型支持语音控制车辆、实时对话、找车位和照片定位,增强AES紧急避让等安全功能。原厂拖车钩支持摩托/露营车拖拽,短前后悬设计释放前后备厢空间。
至于设计方面,尽管“高铁”造型的口碑并不是十分理想,不过作为纯电产品线的标志之一,理想i6也依旧继承了家族的“基因”,车头立体星环大灯+分体式设计,大倾角A柱和溜背车顶更动感,尾部优化后窗狭小,与L系列相似,并提供珍珠白、外星银、黑武士、小灰鲨、云朵黄5种颜色。当然,这种“不一样”的设计并非固执,更多也是避免L系列的审美疲劳,毕竟L系列相对成功的设计让部分车企的复刻,进而以更低的售价导致销量分流;其次,更加流畅的造型让理想i6低风阻降低能耗20%,比Model Y(12.2kWh/100km)和YU7(13.3kWh/100km)更优;最后,由于理想i6基于纯电架构打造,长轴距+大电池包释放空间,轴距仅比i8短50mm,却保持大尺寸备厢。
吸取理想i8的问题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理想i8
理想i8作为i系列的“前辈”,上市后曾面对销量与舆论“双崩”的局面,而其核心问题也是暴露无遗:理想i8最早的上市售价区间为32.18-36.98万元,起售价确实还挺惊喜。但由于入门版的Pro车型在辅助驾驶层面的配置较低,而带有后排折叠屏的Ultra版本价格又太高,用户吐槽Max/Ultra版本难以抉择,高配选装不支持,引发大家的不满;同时,理想i8的外观争议大,被指“不像SUV”,加上碰撞测试闹剧,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好在理想最终还是“听劝”的统一定价为33.98万元,只一款车型,后排屏选装加1万元即满配,比L7/L8顶配便宜,CLTC续航720km、10%-80%充电10.8分钟,交付10天后李想自信月销6000台(高于L7/L8),证明高性价比是纯电定价新方向。
理想i6
总之,理想i8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前车之鉴,而理想i6若想避免重蹈i8的覆辙,改进应从“用户痛点+成本控制”双管齐下:一是简化产品线,推出2-3个版本(两驱/四驱),避免i8的“选择恐惧症”,并将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标配化,免费政策延续以锁住用户;二是优化空间与设计,利用3米轴距进一步放大内饰优势,同时强化低风阻造型,确保能耗低于15kWh/100km;三是定价激进,官方区间25-30万元,但参考i8惊喜(初始35-40万降至32.18-36.98万),i6起售很可能低于25万(如23.98万),供应链预期月销2.5-3万,低于L6(24.98万)以抢占市场;最后是公关层面,避免i8式的“自黑”事件,通过实车路测数据提前释放信心。
Model Y领衔,群狼环伺的竞争对手
Model Y
小米YU7
理想i6定位20-30万元纯电中大型SUV,而该市场的竞争对手可谓是群狼环伺。当然,结合上文分析,理想i6则势必要瞄准诸如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乐道L90等同级别月销过万的车型。首要对手是特斯拉Model Y,其销量霸主地位(月销超5万辆)源于产品更加均衡,产品有性价比。不过,理想i6的用户群体应该仍然偏向家庭用户,从产品定位上来看,仍然会比Model Y的用户群体年龄偏高;而小米YU7同样产品性能均衡,同样有出色的驾控表现,而理想i6的优势仍然体现在辅助驾驶层面以及拥有完善的充电网络,这是小米汽车缺乏的。当然,目前想提小米YU7最快也要等9个月的时间,而理想i6甚至在国庆节假期就能开上。
乐道L90
虽然画风差异较大,不过乐道L90与理想i6有更多相同目标用户群体,以家庭客群为主。乐道L90的优势是空间够大,是一款6座或7座的大型SUV,同时支持换电方案,整车购买起售价26.58万元,租电池购买起售价仅17.98万元,并且换电可以实现比充电更快的速度,3分钟即可完成。此外,乐道L90也配备了空气悬架+可变阻尼减振器,并提供了二排零重力座椅,带来舒适的体验。与理想i6相比,乐道L90的优势在于空间、换电和高性价比,但乐道作为蔚来的副品牌,在产品的精致度上相比蔚来稍显逊色,而理想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理想L6
最后说先同品牌的理想L6,i6(纯电)和L6(增程)看似分属不同赛道,但实际存在直接竞争。L6以增程模式解决长途焦虑,月销超2万辆,主打家庭实用;i6虽纯电环保,但续航和充电限制可能抢占L6的部分用户,尤其是城市通勤群体。逻辑上,二者重叠在“五座中大型SUV+20-30万元”区间,内部蚕食风险高——纯电用户若转向i6,L6销量也势必会下滑,这就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左手打右手”的战略失误,理想应通过加大产品差异化避免自相残杀,否则纯电转型将拖累整体销量。此前李想就明确没有理想i7车型,而i6与i8价差预计10万(L6与L8差7.2万),更大的空白或许也是基于内部更大的市场空间。
总结:一场“快刀斩乱麻”的上市能否逆转颓势?
综上所述,理想i6经过了理想MEGA、i8两款纯电“前辈”车型的洗礼,以强劲的技术参数和针对性改进,有望撕开纯电市场缺口,成为20-30万元级销量黑马,推动理想市值反弹。但危机同样尖锐,i8此前的失利警示,若不吸取定价、配置和公关教训,i6将沦为“昙花一现”。在Model Y、小米YU7和乐道L90等群狼环伺下,理想必须加速生态布局,避免与L6的自耗。最终,i6的成败考验李想的野心:纯电不是增程的“备胎”,而是必须赢的战场。9月26日上市后,市场将给出答案——是逆转颓势,还是继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