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汽车之地)
博世计划五年内裁减1.3万个岗位,同时加大人工智能投资,这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抉择折射出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的数字化生存考验。
博世集团近日宣布,将在2030年前裁减1.3万个岗位,主要集中在移动出行业务部门。这一裁员计划是在2024年已公布的9000人裁员方案之外追加的,累计裁员规模将达2.2万人。
博世将裁员归因于移动出行业务每年约25亿欧元的成本缺口。博世董事会成员斯特凡・格罗施坦言:“我们必须紧急着手提升出行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并持续进行结构性的成本削减。这对我们来说非常痛苦,但遗憾的是已经别无选择。”
01 业务重组与AI赋能的双轨战略
裁员消息传出同时,博世正积极转向人工智能技术寻求解决方案。公司计划利用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重点应用在智能制造环节以及供应链优化上。
博世集团执行长 Stefan Hartung 在近期科技日活动中表示:“AI的突破可让我们更快地推动创新,并将其转化为业务。”到2027年底,博世在AI领域的投资将超过25亿欧元。
博世在AI应用方面已有明确规划。在工业制造领域,博世已将重点放在代理式AI上,这种AI能够自行决策并执行行动。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Tanja Rueckert指出:“代理式AI可为AI带来类似智能手机为网联网带来的推动力。”这一技术正在博世内部投入使用:多重代理系统监控制造过程中的设备、预测维护需求以及优化人员排程。
02 市场压力与财务现实
博世面临的财务压力不容小觑。2024年,博世营收同比小幅下降至905亿欧元,其中欧洲地区营收下滑5%。移动出行部门2024年的利润率仅为3.8%,远低于公司设定的7%目标。
市场环境也未能提供太多支撑。博世预计今年的营收仅会小幅增长2%,达到约570亿欧元。管理层强调,裁员是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否则汽车业务很难达到预期的利润率。
地缘政治因素也给博世带来额外挑战。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尽管美国与欧盟的贸易协议使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下调至15%,但剩余的贸易壁垒依然构成挑战。
博世董事会成员Markus Heyn表示:“地缘政治发展以及关税等贸易壁垒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和所有企业一样,我们必须直面这些挑战。”
03 技术布局与未来规划
面对挑战,博世正在加快技术转型步伐。在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博世展示了多项AI相关技术。公司推出了用于软件定义车辆(SDV)的解决方案,以及线传控制刹车、线传控制转向等先进技术。
博世在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注重AI技术的应用。公司预期到2030年代中期,其软件、传感器科技、高效电脑与网络元件的营收将可成长一倍,远超过100亿欧元。
在制造过程中,博世正在开发一项代理式AI平台,计划于2025年秋季起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这一平台将让企业只需很少甚至完全不懂程序设计,就能建立自己的多重代理系统,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4 战略合作与数字化转型
为加速数字化转型,博世也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今年9月,博世与阿里巴巴宣布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先进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合作将聚焦云端驱动的企业运营、AI赋能的业务创新,以及电商领域的拓展。双方计划评估基于阿里云AI基础设施部署博世智能驾驶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首席数字官Tanja Rückert博士表示:“此次合作为博世与阿里巴巴在全球市场的业务拓展带来全新机遇。”
这一合作表明博世正采取双轨策略:内部精简与外部合作并举。
0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博世的大规模裁员和AI转型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变革的缩影。随着汽车产业从“马力比拼”转向“算力PK”,传统零部件供应商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博世计划到2035年,AI驱动的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将可达逾100亿欧元。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显示了公司对AI技术前景的信心。
博世在AI领域已有相当积累:过去五年中,该公司在AI领域已申请逾1,500项发明专利,使其成为欧洲的主要申请者之一。
博世还通过其内部AI学院培育员工的AI发展技能。自2019年以来,员工训练人数已逾65,000名,其中近5,000名内部的AI专家正在研究智慧型AI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的范式转移。博世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必然趋势:未来汽车零部件的价值将越来越多地来自软件和AI能力,而非传统机械制造。
博世计划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目标到2035年实现40亿欧元的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对于这家百年企业来说,能否成功实现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到AI驱动科技公司的转型,将决定其在汽车产业新生态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