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楼下张叔去换电动车,门店门口红横幅拉得特显眼:“旧车最高抵 1000 元,新车直降 800!” 张叔那辆骑了三年的电动车,电池还能跑四十多公里,本来琢磨着怎么也能抵个八百,结果店员绕车转了两圈,捏了捏刹车就说:“电池鼓包了,车架也锈了,最多给 300。”
我当时就愣了,这电池上周我还借骑过,明明好好的。张叔急了,跟店员吵起来,人家才慢悠悠补了句:“1000 那是顶配旧车的价,您这普通款就这行情。” 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商家的老把戏,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旧车真实值多少钱,全凭他们随口说。
更气人的是新车价格。店员指着一款标价 3200 的车说能减 800,算下来 2400。我悄悄翻了下上周的网购记录,同款车平时就卖 2200。合着所谓的优惠,就是先把价格抬上去再假装降价,旧车抵的 300 加上 “优惠” 的 800,其实比正常买还贵了 200!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上周刷到个投诉更离谱,东营有个比亚迪车主 3 月底买车,销售说非本品牌旧车能补 6000,还让交了押金。结果刚过几天政策变了,补贴涨到 10000,4S 店压根没提前说。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四千块钱够加小半年的电费了。找店家要说法,人家就说 “政策突然变的,我们也没办法”,你说这不是故意坑人吗?
说实话,旧车估值这事儿水太深了。我之前问过回收的朋友,就算是骑了五年的旧车,光电池和电机拆下来也能卖三百多。但商家就抓着咱们不懂行,一会儿说电池损耗,一会儿说不符合新国标,硬生生把价压得比废铁还低。有次我甚至听见店员跟同行说:“不管啥车先报 200,客户嫌少再往上加五十,稳赚。”
新车的套路更隐蔽。好多搞以旧换新的都是冷门车型,要么是库存压了大半年的,要么是没 3C 认证的杂牌子。上次在另一家店,店员拍着胸脯说新车能跑 120 公里,仔细一问才知道是 “助力模式”,得自己使劲蹬才行,这不纯忽悠人吗?
最恶心的是补贴 “朝令夕改”。就像比亚迪那个例子,车主刚交完钱政策就变了,多出来的补贴一分拿不到。商务局还说这是厂家自主行为,管不了。合着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以前总觉得大品牌靠谱,现在看来,不管是小门店还是大 4S 店,套路都一样多。
我记得去年帮我妈换车,特意提前查了旧车行情,还找了两家店比价。结果第一家给 350,第二家一听我问过价,直接加到 500。你看,只要咱们多问两句,他们就露怯了。真的,千万别信门口那些横幅,全是吸引你进店的幌子。
现在想想,那些 “丢车包赔”“超长续航” 的宣传也差不多。上次我邻居买了辆号称丢车包赔的,丢了之后找厂家,要购车发票、报警回执一大堆材料,最后还扣了大半折旧,到手就剩几百块。所谓的补贴陷阱,根本就是层层设套,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