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个新闻,北京有个姓闫的大哥,喝得醉醺醺的还开着带 “自动驾驶” 的电动车上路,结果被交警拦了。抽血一看,酒精含量都超过 200 了,这数可比醉驾标准高多了。
庭审的时候他还挺委屈,说自己开了自动驾驶,车子能自己躲障碍、刹车,觉得危险不大。说实话我当时都看乐了,这想法也太天真了吧?结果法院一点没含糊,一审直接判了拘役三个月,罚金六千。他不服上诉,二审还是维持原判。
你别说,这案子可把事儿说透了。我专门去问了懂法的朋友,人家说现在市面上的自动驾驶,压根不是真的 “全自动”。有个什么分级标准,咱们能买到的基本都是 L2 级以下,说白了就是辅助开车,方向盘、油门还是得驾驶员盯着。就像闫大哥那车,就算真开了辅助功能,他自己醉成那样,哪有劲儿去接管?出事儿可不就是他的责任嘛。
这就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撞人事故,车主说车子自己失控了,车企却说是车主没及时接管。两边互相甩锅,最后还是法院判了车主主要责任,车企因为系统有瑕疵,也得赔一部分钱。专家说了,这就是现在的规矩:车主是第一责任人,车企要是技术有问题,也跑不了连带责任。
国外其实也有类似的说法。德国就规定,车要是出了事儿,车主先担着,要是查出来是车子本身的问题,车企得兜底。英国更直接,要是能证明事故是系统的锅,车主都不用担动态驾驶的责任。不过咱这儿不一样,现阶段还是把 “安全弦” 系在车主身上。
真的,我有时候在路上看到有人开着新能源车,双手往方向盘上一搭就不管了,还刷着手机,看着都揪心。这些人怕是跟闫大哥一样,被车企宣传的 “自动驾驶” 给忽悠了。车企也得有点良心,不能光吹技术多牛,得把 “必须驾驶员全程监管” 这话刻在车机屏幕上才对。
之前我还琢磨,要是以后技术真到了全自动的地步,责任是不是就归车企了?朋友说那得等 L4、L5 级普及了才行,现在想都别想。而且就算到时候,车主要是瞎操作,照样得担责。就像现在的飞机,大部分时间自动飞行,但机长要是乱来,出事儿还不是机长的责任?
再说了,法律里有个词叫 “抽象危险犯”,意思是只要你醉酒开车上了路,不管有没有出事,不管开没开自动驾驶,危险已经存在了。闫大哥那情况,换哪个法官判都得重罚。
我真心觉得,买了带辅助驾驶的车,更得小心。车企不能把这当噱头,得把数据记录清楚,就像飞机的黑匣子一样,出事儿了一查就知道是人的问题还是车的问题。这样车主不冤,车企也没法甩锅。
现在马路上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多,可规矩得先立明白。别想着靠技术逃避责任,车主把好方向盘,车企把好技术关,这才是正理。不然出了事儿,哭都没地方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