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目前,国内配有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多处于L2级别,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并准备随时接管。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车主通过使用电容感应绒布、配重环等方式刻意规避驾驶员监测系统(DMS)监测,低头玩手机、闭眼休息甚至躺平睡觉。网络上,还有商家公开销售此类“辅助神器”,并附“破解教程”。
“辅助驾驶”不能等同于“自动驾驶”,需要遵循“人机共驾”的原则。当下,不少车企推出DMS,以防止辅助驾驶被滥用。比如,若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一定时间,系统会发出预警;有的DMS会根据驾驶员闭眼频次和时长划分疲劳等级,进行相应的提醒和干预。而所谓“辅助神器”,目的则是为了骗过系统监测,以“托管”方向盘、“解放双手”。看似潇洒,实则危险。
这可以看作新式的“安全带插扣”。有的驾驶员或乘车人不愿系安全带,又嫌安全报警装置的报警声吵闹,于是买个插扣插着,起到“静音”效果。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源于错误认知和侥幸心理,比如认为城市道路车速不快,不系安全带无妨,实际上是埋下了安全隐患。
“辅助神器”也是同理,有的车主错把“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误解了技术能力与局限;或是认为风险可控,“只要自己盯着点路面,就不会有事”,高估了自己的反应速度。部分车主的错误认知,与车企的夸大宣传不无关系。虽然在严格监管之下,过度营销已逐渐“退烧”,但造成的误导和影响,恐怕难以完全消除。
通过作弊方式“托管”方向盘,欺骗的不仅是监测系统,更是自己。一方面,车主要对辅助驾驶建立起正确认知,提升安全与法律意识,摒弃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对于“辅助神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者,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遏制这类作弊设备在市场上的流通,防止其对交通安全产生进一步威胁。与此同时,车企也需持续完善DMS等技术,并将正确的产品信息与使用知识传递给车主,打好技术和观念上的“补丁”。
原标题:《“托管”方向盘,骗的是谁?丨新民快评》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