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透露,截至目前,与2020年相比,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数量从494处迅猛增至1930处,这一数据的变化彰显出我国在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的显著进展。
“十四五”期间,国家矿山安监局坚定秉持科技兴安、科技强安的理念,将科技创新视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的核心驱动力,全力推动矿山安全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关键技术攻关层面,国家矿山安监局积极作为,共推进实施15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为解决矿山安全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发布241项矿山安全科研项目,激发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在技术装备推广与淘汰方面,大力推广44项先进技术装备,有效提升了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果断淘汰10项落后工艺装备,从源头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组织开展10场“矿山安全科技进矿区”活动,累计邀请389名知名专家深入矿区现场授课,展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线上线下共为290万人次送去了科技知识和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矿山智能化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矿山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矿山安监局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矿山智能化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进行了系统规划。在机器人应用方面,联合有关部门推出两批矿山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推动高风险、脏苦累岗位实现机器人替代,降低了人员作业风险,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培育发布两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组织开展两届“数字矿山提升本质安全”活动,充分发挥示范煤矿的引领作用,带动了整个矿山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执法信息化是提升矿山安全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国家矿山安监局先后出台36项标准规范,实现了监测预警和远程执法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建成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建立了“预警—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全面实施远程监察执法方式,推动监管模式由传统的“眼看手摸”向信息化远程监察执法转变。目前,全系统累计开展远程监察执法1万余矿次,发现问题隐患4.2万余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480余条,有效防范了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黄锦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国家矿山安监局将在矿山安全科技政策引领、平台建设、成果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为保障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