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回了一趟农村老家,遇到一位年长十岁的中年人。
他也有买车的需求,让我推荐一台“7万左右最适合家用的车”,推荐什么都行,但只有一个要求:“不买电车”。
不买电车很有意思,就是连混动也不买!更别说增程了。
你跟他说增程,他都很难理解,因为增程架构下的发动机不叫发动机,叫“增程器”,有发动机也不直接驱动车辆。
解释了半天,根本解释不通。
后来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社会上总有一大部分人,认可油车,这不关乎技术,也不关乎贫富贵贱,只是由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由自己的财务能力决定。
今年上半年,即便是新能源车疯狂轰炸市场,一台接一台新车上市,但燃油车依旧占据着45%左右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车的优势我们就不再说了,什么不限行、不限号,什么更省油、更科技,开起来更快、体验感更好。
但是!选择油车的用户怎么想的?
01 绝对的不信任电车
“电车就是电池+电机,和我家的电瓶车一样,我花好几万买台电瓶车,我受不了,我要的是车!是车!”
这是人家的原话。
一部分人认为电车没有技术储备,好像也是这样,所有企业都能来造电车,电机、电池基本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买完零部件就能装出来一台车。
当然,他们不买电车的另一个理由,是对电车后期的稳定性不认可。
比如说开了5年、8年,电车的车机系统是不是和新车一样,电池的续航是不是和新车一样?这玩意和手机一样,新买的手机很哇塞,但用了几年之后,卡顿、续航缩短、发热问题都会出现。
我也能理解,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试错的成本,他们买台车是要开后半辈子的,不信任电车,是建立在他们绝对信任油车的基础上。
所以,这种想法绝对要尊重,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经历完全不同。
02 用车强度不高,一定要买油车
很多人,一年只开5000公里。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一年才开5000公里,那你完全可以打车,这种说法也对,但不合理。
每个人都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每年开5000公里,相当于每天也能开15公里。
15公里每天都要打车非常麻烦,所以买台车遮风挡雨完全没问题。
一年开几千公里,油费、保养费用、保险费用,车辆的折损幅度,只要合理消费都能养得起一台车,电车的省钱优势,是建立在用车强度巨大的基础上。
如果每年开的很少,完全没必要买电车。电车的电池不能久放,长期放置的电池会影响寿命。
03 油车、电车之争,更多存在于城市用户之间
城市消费者,第一预算相对充足,有更多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试错成本,而且换车周期更短,很多人五年左右就会换车,玩的是新鲜感。
而且,城市出行相对丰富,打车、地铁、公交等等。
所以,城市消费者的确会尝试电车,但农村消费者更多会偏向于油车,有一部分消费者第一次买车,大概率会买油车,因为油车中有很多经典车型,是他们小时候的白月光。
另外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油车的稳定、耐用性,而且农村消费者大多用车强度都不高,不会选择电车。
在我问询的10个中年人中,7个更加热爱油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认为油车是扎实的、可以信赖的伙伴,而且现在油车也很便宜了。
上半年,油车还有45%的销量,纯电车、混动、增程车加起来的销量占比是55%,所以从技术路线来看,油车还是绝对的大头。
谁在买电车?我们做了大概的统计:
1、年轻人、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
2、预算足,买过很多油车的人,他们会选择电车,但这不代表他们不认可油车,反而是他们绝对认可油车,只是当下对油车没有需求了。
3、被迫买电车的,一部分在大城市的用户,比如说由于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区的限制,没办法买油车,只能去买电车。
总的来说,在2025年的今天,油车不是没机会,机会依然特别大,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油车的市场已经回不到当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