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路径和战略方向,已成为全球产业共识。2024年7月,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获批成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首批20个试点城市,这一国家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加速推进技术路线落地。
会议现场。
在此背景下,9月25日至9月27日,由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的“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在重庆高新区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立足国际视野,特设“车路云跨境融合国际闭门研讨会”。该闭门会吸引来自沙特、卡塔尔、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代表,以及来自北京、深圳、重庆、河北、厦门等“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创新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城市车网公司、企业代表参加。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战略布局、产业实践和发展机遇,从智慧公交、智慧物流、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交流研讨中国城市及区域车路云实践案例。
据了解,本届论坛吸引了超过20位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代表、超过30位来自各试点城市主管部门的代表,以及超过100位国内外主流车企的核心高管,共计1500余位产业核心力量参与,共同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凝聚产业共识,直面发展挑战
王安顺致辞。
在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顺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形成新能源汽车相对领先的优势。他提到,“十四五”期间国家累计出台产业政策措施70多项,各地设立专项资金超过2000亿元。他强调,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拥有无限的可能。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致辞表示,重庆锚定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突出“四侧”协同。他公布,2025年1-8月,全市汽车产量165.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9万辆,增长31.4%。
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导者,更擅长大规模的实施、商业化和出口。对中亚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可以实现车队的现代化,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提出四方面挑战:需加强系统思维构筑协同发展生态;在车规级芯片、路侧低成本智慧终端等核心技术领域仍需提升;需加强示范应用,思考如何利用好高速公路发展无人货运物流配送系统;需在标准制定上思考如何提高国际话语权。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提出两项共识与四项行动倡议,包括建立智慧、安全、绿色、便捷、普惠的交通发展共识,以及共推价值导向的示范应用、共促标准规则互认、共建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共建敏捷治理的国际治理协同机制。
加速智能化变革,提升安全与效率
现场,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表示,数据驱动的新范式使数据格式更容易标准化,路侧基础设施为云端仿真训练提供数据基础,大模型技术让车、路、云的对话和通信变得更加简单。他还介绍了长安“北斗天枢2.0”战略和“天枢智能”品牌。
蔚来副总裁、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任少卿表示,蔚来致力于构建通用的时空认知能力,并基于世界模型开发了端到端自动紧急制动(AEB)等行业首创功能。在车路云协同方面,蔚来已实现工厂环境下的自动泊运系统实际应用,并正推进开放道路下的协同体系。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钟益林分享了企业的“整车智能”战略。他表示,该项战略打破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让汽车拥有自主思考和执行的能力,并通过夯实电动化、巩固安全化、推进智能化三条路径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
创新发展,构筑产业协同关键基石
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勇海从交通行业视角指出,车路云协同可构建超视距的安全网,实现风险秒级预警,让司乘人员从被动避险转向主动防御;同时能提供伴随式的智能出行服务,提升出行效率与幸福感。
央广车联网特聘专家、信息发展首席专家黄东认为,一是让车更智能,路更主动,在必要时实现“路控车”;另一条是探索“第三生活空间”,让路也变得“可感知”,目的是让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
参会人员聆听演讲。
两项成果发布,引领产业生态新未来
论坛现场发布了国内首份跨“产、学、研、金”多方联合的系统性总结报告——《车路云一体化经济发展2025》。该报告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提炼,系统梳理出15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经验,标志着我国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进入实效评估与模式推广的新阶段。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发布了由该中心与清华大学重点实验室共同牵头,协同十五家车企联合推进的重大测试项目——《车路云融合规模验证行动》。该行动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重庆启动,是我国首次在“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组织开展的多车企、大规模联合测试验证行动,将重点围绕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等三大核心网联功能开展。
本次论坛汇聚来自全球的政产学研金各方力量,共同交流探讨车路云一体化新进展、新趋势、新路径。随着系列活动的持续进行,论坛成果将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路径。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摄影 邹飞
上一篇:突发!又一超快激光企业被收购